中药鉴别有哪些门道?掌握这5个核心要点告别吃药变吃土!

一归堂 2025-04-25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约1300字)

上个月陪老妈去中药房抓药,老师傅捏着党参对着光左看右瞧的样子让我想起件事儿——去年网购的"野生灵芝"泡水后居然掉色染黑了整杯水!这才意识到中药鉴别真是门大学问,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,普通人该怎么练就"火眼金睛"?

望闻问切样样通,肉眼观察有门道

老话说"好药卖相不会差",这话放在中药鉴别里特别灵验,就拿最常见的人参来说,野山参表皮有细密螺旋纹,须根上带着明显的珍珠疙瘩;园参则表面光滑,须根短粗,有次我在药材市场看见摊主把西洋参染色冒充人参,仔细一看断面,真正人参的菊花心纹理清晰得像木纹,假货却是实心的白芯子。

颜色更是重要指标,优质枸杞绝不是那种亮得发红的"美容脸",自然晒干的枸杞带点暗红发乌才对,前年在旅游区买的"高原虫草",拿回家发现泡水后水变成浑浊的淡黄色,后来才知道正品冬虫夏草断面是白色的,掺了硫磺熏制的才会变色。

鼻子比眼睛尖,特殊香气藏玄机

正宗的广藿香折断时能闻到浓烈的冰片味,要是只有草腥味那准是陈货或者替代品,记得有回在药店闻到特别刺鼻的檀香味,老板尴尬地说新进的降香里掺了化学香精,其实真降香燃烧后的烟是直线上升的,假货烧起来烟雾会发散。

最经典的要数麝香鉴别,前几年收过块"当门子",隔着三层纱布都能闻到特有的骚香,放舌尖立马有种电流窜脑门的感觉,现在市面上很多是用麝鼠香掺淀粉,凑近闻只有腥臊味不带凉意,遇水还会糊成面糊状。

口尝需谨慎,微量试味有讲究

可别学我当年直接啃黄连尝苦味!正确做法是用牙咬一点点,比如试金银花应该感觉先是清甜,细品才有微微苦涩,有次帮邻居看买的"野生三七",嚼碎后满嘴麻辣却没参味,后来明白这是用莪术伪造的,真三七入口先甜后苦带人参香。

不过千万记住:有毒药材绝对不可尝!像生半夏、川乌这类,只能通过观察断面是否角质透明来判断真伪,去年见人卖"自制附子饼",表面黑亮得反常,懂行的都知道正宗附子煮透后断面是黄棕色的。

手感触觉辨真假,软硬干湿藏秘密

当归要选油润柔软的,摸起来像海绵蛋糕才够新鲜,有次买到硬邦邦的"当归",掰断时脆得像木头,结果人家说是用独活染色做的假,好的黄芪应该是绵软带弹性,抓起一把撒下去会发出清脆的"沙沙"声,受潮结块的都是陈货。

矿物类药材更明显,天然朱砂触手冰凉,搓两下手指会留红色粉末;假朱砂多是用辰砂粉压制而成,摸起来发涩还掉色,上次碰到块"雄黄"沉甸甸的,老师傅笑说真货轻如蝉翼,这分明是砷石混铅粉做的重货。

火试水测现原形,传统绝活很好用

藏红花鉴别最有意思,真品入水后水变黄金色,花本身不褪色;假货泡完水会变萝卜灰白,有次看老药工测试海马,真货用火钳夹着烤会卷曲成环,冒白烟带鱼腥味,假货直接烧焦冒黑烟。

水试法还能辨蜂蜜真假,滴一滴在纸巾上,真蜜会凝成珠状不渗透,掺糖浆的立刻晕开水渍,去年朋友送的"野蜂巢蜜",我用这个方法发现底部渗出水痕,原来里面灌了明矾增重的胶水蜜。

行家忠告:买贵价药材别贪便宜,同仁堂这种老字号虽然价高但保真率超过9成,收到快递要先检查密封袋有没有针眼(防止掺水增重),存放时要远离厨房油烟,名贵药材最好装进茶叶铁罐冷藏,那些看起来完美无瑕的"标本级"中药,反而可能是硫磺熏蒸过的整容脸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