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街坊们念叨"蓼子泡茶降火气",去中药店抓药时才发现这灰褐色的小颗粒居然是味正经中药材,老药师说这叫蓼子,是田间常见的野草结的籽,没想到咱们祖辈用来喂鸡的玩意儿,竟是本草纲目里记载的宝贝,今儿就跟大伙儿唠唠这不起眼小东西的大用处。
【祛湿退黄的天然良药】 前阵子隔壁王叔脸黄得跟蜡纸似的,一查原来是肝火旺带出湿热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蓼子,说是能引着湿毒往外排,这道理就像家里熬薏米汤,只不过蓼子性子更烈些,专治那些黏糊糊的湿热毛病,村里老人常说"三月三,蓼子煎水浴全身",倒是应了祛湿邪的老传统。
【跌打损伤的应急帮手】 上周打球崴脚,我妈翻出个布包,里头是晒干的蓼子粉,掺着黄酒调成糊往肿处一抹,凉丝丝的带着股子草腥气,老辈人说这法子能散淤血,比膏药还灵验,后来查资料才晓得,这草含的槲皮素真有消炎镇痛的本事,难怪乡间赤脚医生都备着它。
【肠胃不适的民间偏方】 记得小时候拉肚子,奶奶总让我嚼几粒炒过的蓼子,那味道又苦又麻,效果倒是立竿见影,现在才明白,这草籽所含的鞣质能收敛止泻,配上陈皮煮水,对付急性肠炎还真有两下子,不过可别贪多,过量反而便秘,凡事都得讲究个度。
【皮肤瘙痒的外敷良方】 菜场卖肉的刘姐有次被蚊虫咬得满腿红包,拿新鲜蓼子捣碎敷上,没两天就消停了,这倒合了中药"以形治形"的理儿,蓼子本身就能解虫毒,夏天洗澡时扔一把到热水里,据说还能防痱子,咱试过确实比花露水管用。
【妇科调理的偏门妙用】 最让人意外的是蓼子还能调理月事,村头张婶更年期乱经,老中医配的药包里掺着炒蓼子,说是能破瘀通经,配合益母草效果加倍,当然这属于专业范畴,姐妹们千万别自己乱试,得遵医嘱才行。
说起这蓼子的来历也有意思,田埂河边随便长,秋天收籽晒干就能入药,不过要认准正宗的水红花子,有些地方把辣蓼籽也混叫同样名字,辨别窍门是看颜色,正宗的泛暗红带白点,闻着有股特殊的焦香。
虽说蓼子好处多,但孕妇可得忌口,这药性太猛容易伤胎气,用量也有讲究,日常保健每天不超过10克,煮水当茶喝就行,要是拿它配西药,中间至少隔两个小时,免得成分打架。
现在城里药店卖的蓼子都是炮制过的,分成生熟两种,生的偏于清热,炒过的主调脾胃,我个人更喜欢用铁锅烘过的,那种焦香味道特别安抚情绪,晚上泡杯温热的,整个人都松快了。
说到底咱们老祖宗留下的草木智慧真是奇妙,这漫山遍野的野草籽,经过千年验证竟成了治病良药,不过再神的偏方也得对症,身体不舒服还是要找专业大夫,平时拿它当养生茶喝喝,倒是应了那句老话——药食同源,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