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里这种野果能疏肝!老一辈传了千年的养生秘诀

一归堂 2025-05-19 科普健康 1602 0
A⁺AA⁻

前年暑假回皖南老家,发现爷爷屋后那丛爬满青苔的老藤又结果了,紫红色的小果子像灯笼似的挂在藤上,爷爷搬着竹梯摘了一大筐,神秘兮兮地说:"这可是咱们祖辈传下来的'神仙果',专治城里人爱生的闷气病。"这丛被乡亲们叫做"八月扎"的野果,原来藏着这么多养生智慧。

藏在深山里的"天然疏肝丸" 八月扎是木通科植物木通的果实,每年农历八月成熟炸裂,露出橙红籽粒,故得此名,在浙西山区,有经验的老药农都知道"七月采藤,八月收果"的规矩,这不起眼的山果可是中医眼里的宝贝,《本草拾遗》里早有记载:"主利水道,下石淋,通血脉"。

去年邻居王婶总说胁肋胀疼,老中医给开了方子,里头就有八月扎,她说煎药时飘着股淡淡的蜡梅香,连喝七天,原本像堵着石头的胸口竟松快许多,其实这正是八月扎最拿手的本事——疏肝解郁,现代人压力大,肝气不舒导致的两胁胀痛、乳房结节,用它调理再合适不过。

从藤到籽全是宝的"全家桶" 别看八月扎外表普通,浑身上下都是药,老藤春末采集晒干,切片泡茶喝,对小便不利特别管用,村里张大爷以前半夜总起夜,喝了半个月藤茶,现在一觉到天亮,那些圆溜溜的种子更是妙处多多,炒熟捣碎调香油,对付腰腿疼痛比膏药还灵。

最有趣的当属它的果实,刚摘的鲜果撕开表皮,乳白的果肉裹着黑亮亮的籽,活像微型石榴,新鲜八月扎直接嚼着吃,酸甜带涩,后味却回甘,要是碰上感冒咳嗽,奶奶就会用陈皮加冰糖蒸成果酱,热乎乎吃下去,喉咙立马舒服大半。

厨房里的中药百搭王 在徽州人家的灶台上,八月扎总能变着花样发挥作用,春天采嫩叶焯水拌豆腐,说是"清明养肝菜",冬天把晒干的果实剁碎,掺在腊肉里腌坛子,经过霜雪发酵,过年蒸出来的腊肉香里带着药香,据说还能解腻消食。

我最爱吃的还是婆婆做的八月扎酒酿蛋,土鸡蛋磕进青瓷碗,撒上碾碎的干果,浇滚烫的米酒冲开,趁着热气腾腾喝下肚,手脚冰凉的毛病当天就好转,这道甜品如今成了民宿招牌,游客都夸比姜撞奶还暖心。

使用有门道 这些细节要记牢 虽说八月扎好处多,但讲究可不少,新鲜果实性偏凉,体寒的人最好晒干再用,熬药时要后下,煮超过半小时药效会挥发,有次闺蜜月经不调,抓了方子直接拿不锈钢锅煮,结果药汁发涩还没效果,换成砂锅才熬出应有的清香。

孕妇千万要忌口,这山果有走窜之性,去年表姐孕吐严重,婆婆好心送八月扎茶,幸亏及时拦住,哺乳期妈妈也要谨慎,毕竟它是有名的"通经活络"高手,建议搭配红枣枸杞中和寒性,就像给猛药加了缓冲垫。

实验室里的新发现 最近看到省中医药研究院的报告,八月扎提取物对肝细胞修复效果显著,研究人员用它喂养实验鼠,发现受损伤的肝脏组织再生速度加快,更意外的是,这种山果还含有独特的木通皂苷,对抗肿瘤有辅助作用,不过专家提醒,这些成果还在临床阶段,不能替代正规治疗。

在杭州某老字号药房,八月扎制品卖得越来越火,年轻白领买果干泡茶,大妈们抢购药酒料包,但老药师总叮嘱:"这山货虽好,也要对症才灵。"就像爷爷说的,山里的宝贝要顺天时而用,才能发挥最大效用。

辨别真假有诀窍 市面上出现不少冒充品,真正的八月扎果实呈不规则棱状,表皮粗糙带细毛,断面能看到闪亮的黏液,假货多是光滑的椭圆形,闻起来只有酸味没有清香,建议去正规药店购买,或者认准产地标签,道地药材以浙江天目山、安徽黄山产区为佳。

下次遇见这种山间野果,可别当普通杂草,它既是大自然馈赠的养生珍品,更是千年中医智慧的结晶,不过养生贵在坚持,就像爷爷说的:"山货调养如溪水润田,哪能指望一剂药就翻江倒海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