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痔疮这个难言之隐,真是让人坐立不安又羞于启齿,我王大夫行医三十载,遇到最多的就是这种"出口问题",前年隔壁村张大哥扛着锄头来找我,裤裆里塞着卫生纸,走路都夹着腿,一检查是环状混合痔三度,这场景我见太多了。
其实古人早就看透了痔疮的玄机,《黄帝内经》说"因而饱食,筋脉横解,肠澼为痔",说白了就是吃喝不节制,久坐不动导致气血瘀滞,我翻遍《千金方》《外科正宗》,发现对付这毛病就两招:清热利湿+活血化瘀。
先给大家开个经典方子:槐角丸,这个出自宋代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的方子,用槐角、地榆各30克,黄芩、枳壳、当归、防风各15克,研成细末水泛为丸,每天早晚用盐水送服6克,连吃两周,槐角清大肠热,地榆凉血止血,黄芩燥湿,这三味药堪称痔疮克星。
去年镇上开超市的刘老板,痔疮发作疼得直咧嘴,我让他抓了这三味药各20克煮水熏洗,才三天,他打电话来说"王大夫,终于能好好蹲厕所了!"其实就是利用中药蒸汽的温热作用,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那些肿起来的痔核自然就蔫了。
说到熏洗,我倒有个祖传的五倍子汤配方,五倍子30克、朴硝15克、莲房20克,加水煮沸后先熏后洗,这个方子特别适合庤核脱出的患者,五倍子收敛固涩,朴硝软坚散结,莲房化瘀止痛,记得要用深盆,每天早晚各熏15分钟,水温保持在40度左右最舒服。
吃药洗澡只是治标,关键要调脾胃这个"痔疮制造机",我常让患者喝四神汤:茯苓、薏仁、山药、莲子各20克,加猪肠炖汤,这个食疗法看似简单,实则暗合"培土生金"之理,脾虚则湿浊下注,把脾胃这个后天之本养好了,痔疮就像断了水源的池塘自然会干涸。
有次赶集遇到卖煎饼的老李,他痔疮手术后又复发,我教他单味蒲公英泡茶,每天用干蒲公英30克开水冲泡,当茶饮用,没想到两个月后他特意送来自家烙的葱花饼,说这个便宜法子比药膏管用多了,蒲公英清热解毒,正对痔疮红肿热痛的症状。
预防方面记住三个"不要":不要久蹲厕所看手机,不要暴饮暴食吃辣椒,不要久坐不动如磐石,我诊所墙上贴着"提肛运动口诀":吸气收腹臀夹紧,呼气放松循环做,每天三组每组30次,这个动作看着简单,坚持三个月能让盆腔血液循环改善70%。
最后说个典型案例,小学老师周女士被痔疮折磨十年,手术三次又复发,我让她早晚服用槐角丸,配合无花果叶煮水坐浴,饮食上戒掉辣椒白酒,改吃杂粮粥配凉拌马齿苋,半年后再见面,她笑着说现在上课两小时都不用频繁调整坐姿了。
痔疮虽是小病,但反复发作真能毁掉生活质量,中医讲究整体调理,既要祛邪更要扶正,那些动不动就想手术的朋友,不妨试试这些流传千年的古法,毕竟老祖宗留下的智慧,有时候比西药片片来得更安全彻底,要是您也有这方面困扰,不妨在评论区说说症状,我帮您看看适合哪种调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