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些天整理药柜时,翻出个绣着暗纹的铁罐子,里头躺着些暗紫色的小花干,婆婆说这是她年轻时从老中医那讨来的"安神宝",每年春末夏初就采收晾晒,我凑近闻了闻,竟有股似有若无的檀香混着蜜香,顿时想起小时候她总在立夏时节煮的那个神秘茶汤。
后来查资料才知道,这种被老人家视若珍宝的"婆罗花",学名叫娑罗花,是七叶树科植物的干燥花序,不过市面上常叫成"婆罗花",倒也算沾了点佛缘——毕竟"娑罗"本就是梵语中"坚固"的意思,这花儿在中药铺里一躺就是小千年。
【千年药典里的"解忧花"】 要说这花儿的来历,得从《本草拾遗》说起,唐朝那会儿的医家就发现,这种像小喇叭似的紫花晒干后泡茶,能让赶考的书生心神宁定,李时珍在《纲目》里也记了一笔:"其花性平味甘,入心肝二经,主安五脏,定神志。"最有意思的是民间偏方,遇上小孩子夜啼,老辈人会摘几朵鲜花瓣捣碎,兑点蜂蜜调成糊,抹在孩子太阳穴上,据说比现在退热贴还管用。
去年邻居张婶更年期整夜睡不着,西医开安定她又不敢多吃,我翻出罐子里的存货,教她每天取三五朵泡水,再加点合欢花、枸杞子,喝了半个月,她逢人就说这古方比褪黑素强,现在连降压药都减量了,不过要说清楚,这方子只适合阴虚火旺的失眠,阳虚怕冷的可得慎用。
【认准"三紫二翘"辨真假】 市面上打着婆罗花旗号的不少,但真懂行的都知道看"三紫二翘",正宗的花瓣应该是深紫罗兰色,花托带着点靛青,晒干后花萼会翘起来像小帆船,要是碰见颜色鲜艳得反常,或者花瓣软塌塌的,八成是硫磺熏过的,前年我就在旅游区买过所谓"野生婆罗花",泡出来的水浑浊发涩,后来才知道是拿染色月季冒充的。
采收时节最关键,谷雨前后花苞刚绽的时候最好,我们老家有个说法叫"晨露采花,午时晒茬",清晨带露水摘的花儿药效最全,现在有些药农图省事,等花开败了才收,那样的有效成分至少流失三分之一。
【厨房里的养生秘笈】 别看是药材,这花儿进厨房照样出彩,上个月朋友家孩子备考,我送了罐花茶配冰糖,直接开水冲泡是经典做法,但讲究点的会用砂锅小火煮五分钟,看茶汤由淡紫转琥珀色就趁热喝,要是嫌单味太寡淡,配点玫瑰花调气血,加菊花明目,碰上咳嗽痰多还能搭款款花化痰。
最近流行的"中药咖啡"试过没?我在咖啡馆见过用婆罗花萃取液调拿铁的,说是能缓解咖啡因引起的心悸,不过要我说,最直接的还是婆婆那个立夏茶方:娑罗花三钱、炒麦芽五钱、甘草两片,煮出来的茶汤带着谷物的焦香,最适合梅雨季节祛湿安神。
【这些禁忌要牢记】 好东西也得用对地方,孕妇要忌口,这花儿活血通络的本事不小,刚动完手术的也别急着喝,得等伤口愈合差不多了,最有意思的是它和茶叶犯冲,老中医说两者同饮会"破气",所以千万别泡完红茶又丢几朵进去,前阵子健身房教练推荐什么"瘦身花茶",把娑罗花和番泻叶混着卖,这不胡闹嘛!那俩都是泻下的,肠胃弱的喝两次就得跑急诊。
写到这里忽然想起,那罐传承三代的"安神宝"眼看就要见底了,改天得回趟老家,去城郊那座百年娑罗树下转转,听说清明时节满树紫云的样子,比药店里那些蔫头耷脑的干花壮观百倍,要我说啊,古人留下的养生智慧就像这花儿,看着不起眼,细品才能尝出滋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