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别名科属用药部位及功效表|老中医私藏笔记大公开!

一归堂 2025-05-18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"中药名字怎么这么绕?""同一种药植物不同部位都能入药吗?"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中药里的门道!作为研究中医药多年的从业者,整理这份《中药别名科属用药部位及功效表》时,连我自己都惊觉老祖宗的智慧深不可测——原来蒲公英不只是路边野草,鱼腥草真能去腥味,而人参竟然有这么多"亲戚"!

中药别名玄机多,认准这些不踩坑

很多中药材都有几十个别名,

  • 人参(五加科):野山参、高丽参、红参、白参
  • 黄连(毛茛科):川连、雅连、云连
  • 当归(伞形科):秦归、西归、岷归
  • 金银花(忍冬科):双花、二宝花、忍冬花

这些别名往往藏着产地特征(如川黄柏)、炮制方法(如炙甘草)或药用部位(如桑白皮),买药时千万要擦亮眼睛,别让商家用"云雾芝""九丛草"这类诗意名称忽悠了!

科属决定药性,这些家族特点要记牢

中药科属就像人类的户口本,直接影响药效:

  • 菊科家族(菊花、蒲公英、款冬花):多具清热明目功效
  • 豆科家族(黄芪、葛根、决明子):擅长补气升阳
  • 茄科家族(枸杞、曼陀罗、颠茄):多含生物碱成分
  • 百合科家族(贝母、麦冬、黄精):主滋阴润燥

举个例子,同是菊科的野菊花与杭白菊,前者侧重解毒疗疮,后者长于平肝明目,下次抓药别忘了问问药师:"这药属于哪个科?"

用药部位学问大,根茎叶花各显神通

老话说"春吃芽夏吃叶,秋收果实冬挖根",中药不同部位各有妙用: | 部位 | 代表药材 | 功效特点 | |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根茎 | 人参、黄芪、地黄 | 补益元气,固本培元 | | 树皮 | 桂皮、杜仲、丹皮 | 通经活络,凉血止血 | | 叶子 | 桑叶、荷叶、艾叶 | 疏散风热,温经止血 | | 花蕊 | 菊花、辛夷、丁香 | 芳香化浊,宣通鼻窍 | | 果实 | 山楂、杏仁、枳壳 | 消食导滞,理气宽中 |

特别提醒:有些药材正相反!

  • 麻黄发汗用茎,止咳用根
  • 当归补血用身,破瘀用尾
  • 莲子补脾用肉,清心用芯

功效速查手册,对症选药不盲目

整理了20种常见中药的功效对照表,建议收藏: | 药材 | 别名 | 科属 | 用药部位 | 核心功效 | |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|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西洋参 | 花旗参 | 五加科 | 根 | 益气养阴,清热生津 | | 茯苓 | 松苓、茯神 | 多孔菌科 | 菌核 | 利水渗湿,健脾安神 | | 陈皮 | 橘皮、广陈皮 | 芸香科 | 果皮 | 理气调中,燥湿化痰 | | 板蓝根 | 靛青根 | 十字花科 | 根 | 清热解毒,凉血利咽 | | 月季花 | 月月红 | 蔷薇科 | 花 | 活血调经,消肿解毒 | | 鸡内金 | 鸡肫皮 | 雉科 | 砂囊内壁 | 健胃消食,通淋化石 | | 钩藤 | 双钩藤 | 茜草科 | 带钩茎枝 | 息风止痉,清热平肝 | | 胖大海 | 安南子 | 梧桐科 | 种子 | 清热润肺,利咽开音 | | 益母草 | 坤草 | 唇形科 | 全草 | 活血调经,利尿消肿 | | 冬虫夏草 | 虫草 | 麦角菌科 | 复合体 | 补肾益肺,止血化痰 |

识药避坑指南,这些细节要注意

  1. 同名异物:各地叫法差异大,如"白头翁"就有毛茛科、蔷薇科等4种来源
  2. 伪品鉴别:人参掺西洋参,冬虫夏草用亚香棒虫草冒充
  3. 炮制影响:生熟地黄功效相反,炙甘草比生甘草更补中益气
  4. 配伍禁忌:十八反十九畏要牢记,比如半夏反乌头

实用记忆口诀,药性功效秒记住

分享几个中医圈流传的顺口溜:

  • 解表药:"麻黄发汗桂枝调,紫苏叶解表散寒好"
  • 补益药:"人参补气芪补阳,熟地补血当归强"
  • 清热药:"石膏知母清肺热,黄连黄芩泻心火"
  • 理气药:"陈皮青皮疏肝脾,木香行气止痛奇"

现代应用新趋势,古老智慧焕新生

现在很多中药经过科学提取:

  • 青蒿素从黄花蒿提取,获诺贝尔奖
  • 银杏叶提取物防治心脑血管病
  • 人参皂苷做成抗癌辅助药物

但要注意!中药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,不建议自行随意搭配,去年就遇到位阿姨把三七粉当保健品吃,结果导致皮下出血......

居家备药清单,这8味最实用

结合现代人体质,推荐家庭常备:

  1. 金银花(清热解毒)
  2. 陈皮(理气化痰)
  3. 山楂(消食化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