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子浑身都是宝!从吃到用,这些隐藏技能你知道吗?

一归堂 2025-05-18 科普健康 1602 0
A⁺AA⁻

最近去菜市场总能看到堆成小山的竹笋,青壳白肉看着水灵极了,每次路过都忍不住买两斤回家,凉拌、炖汤、炒腊肉,怎么吃都不腻,不过要说这竹子啊,可不止竹笋能吃这么简单,从地下到地上,从叶子到根茎,简直浑身都是宝!今天就带大家好好盘盘这个"绿色宝藏"的神奇之处。

【能吃的"嫩家伙"——竹笋】 说到竹子的吃法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春日限定的竹笋,我们这儿管它叫"雷笋",清明前后最是鲜嫩,老辈人常说"吃一餐笋,刮三天油",这话真不假,前阵子我腌了坛酸笋,切得薄如纸片,加点辣椒蒜末,配粥能连吃三大碗,后来查资料才知道,这脆生生的笋尖里藏着膳食纤维大户,每百克足足有2.8克,比芹菜还高出一倍!

不过吃笋也有讲究,刚挖出来的竹笋要赶紧焯水,不然涩味能把舌头麻掉,我妈就爱用五花肉焖笋,她说这叫"荤素搭配",竹笋吸饱肉汁,肥肉也不腻了,现在超市里还有即食笋片、笋干,泡发后炒雪菜特别下饭,算是把春天的味道锁进了玻璃罐里。

【能治病的"绿叶子"——竹叶】 上次感冒喉咙痛,邻居阿婆给了我个偏方:新鲜竹叶煮水,加冰糖当茶喝,试了三天,居然真把嗓子里的火气给浇灭了,后来查中医书才明白,这绿油油的竹叶竟是清热利尿的高手,《本草纲目》里都有记载,现在我家冰箱常年备着晒干的竹叶,夏天泡壶竹叶青,比凉茶清爽还不伤胃。

更绝的是竹沥,就是把竹子烤热后滴出来的汁液,小时候见爷爷用它治咳嗽,焦黑的竹筒接出金黄的液体,兑点蜂蜜,喝下去喉咙立马舒服,现在药店也有复方竹沥液卖,不过纯天然的竹沥得现烤现取,据说能缓解支气管炎,老中医都当它是宝贝。

【能入药的"边角料"——竹茹与竹黄】 前阵子整理药箱翻出包陈年竹茹,这玩意儿是竹子内壁的绒层,记得有年暑假贪凉吃多了冰棍,肚子疼得打滚,奶奶就是用竹茹煮水给我喝的,这东西看着像棉花,煮出来有股淡淡的清香,专治胃热呕吐,比西药片温和多了。

还有个叫竹黄的好东西,是竹子被寄生后长出的红疙瘩,去年朋友送我块"竹灵芝",泡酒喝了半个月,说是能活血祛风,虽然不知道有没有那么神奇,但看着琥珀色的酒液在玻璃瓶里晃荡,倒是挺有养生仪式感。

【能当建材的"直杠子"——毛竹】 要说竹子最厉害的,还得数它的建筑天赋,老家后院那片竹林,前几年台风来袭,别家的瓦房揭了顶,唯独用毛竹做梁的旧谷仓稳如泰山,现在新农村盖房,还有师傅用竹胶板做墙面,冬暖夏凉还防虫,更绝的是竹纤维地板,铺在客厅既有木地板的质感,又不会开裂变形。

我们办公室最近也流行竹制品,键盘腕垫换成竹片编织的,打字久了手腕不酸;茶杯垫着竹制托盘,再也不怕烫出水印,最惊喜的是某宝买的竹炭包,塞衣柜里除湿除味,半年了还保持着活性炭的活力。

【能变艺术品的"细枝条"——竹编】 周末去古镇闲逛,发现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竹编灯笼,那些细如发丝的竹篾,在老师傅手里翻飞如蝶,转眼就成了精巧的茶篓、首饰盒,我自己也买过几件竹编小物,装零钱的竹蜻蜓,插牙签的竹塔,摆在桌上就是一道风景,听说现在还有竹纤维面料,透气抗菌,穿在身上自带植物清香。

【文人墨客的"心头好"——文竹意象】 要论竹子的文化价值,可真说不完,书房那盆文竹养了五年,枝枝蔓蔓像水墨画里的远山,古人把竹比作君子,苏东坡写过"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",郑板桥更是为它专门画了几十年,现在城市绿化带里也种着观赏竹,风一吹沙沙作响,听着就让人心神宁静。

不过要提醒一句,野生竹子品种多,有些部位有毒别乱试,就像我们常吃的毛竹笋没问题,但箭毒木的汁液能致命,建议大家选购正规渠道的竹制品,特别是要入药的竹叶、竹茹,最好咨询中医师,平时做菜用笋,记得先焯水去涩,脾胃虚寒的人也别贪嘴多吃。

从餐桌美味到治病良方,从居家用品到艺术创作,这根青青翠竹真是把"全身都是宝"演绎到了极致,下次再看到路边的竹林,可别只觉得是个风景,说不定随手折根嫩梢,就能做出道应季的时令菜呢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