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朋友圈总有人晒自制果酒,红彤彤的酒桑椹泡在玻璃罐里特别诱人,作为从小在江南长大的孩子,我对这紫红色的小果子有特殊感情,记得外婆家后院那棵老桑树,每年五月结满果实,摘一大筐回家酿成果酒,是童年最甜蜜的记忆,不过很多人只知道用桑葚泡酒,却不知道这看似普通的果子藏着多少养生奥秘。
从"补血圣果"到"天然抗生素" 前年体检查出贫血,老中医给我开了个偏方:每天喝半杯桑葚酒,刚开始只觉得比药店的补血口服液好喝,没想到三个月后复查,血红蛋白指标真的上来了,后来查资料才知道,每100克桑葚含铁4.8毫克,是菠菜的3倍,再加上酒泡后更易吸收,难怪被称为"补血圣果"。
去年流感高发期,邻居张阿姨教我个妙招:把酒桑椹和冰糖熬成浓稠膏状,早晚挖一勺冲水喝,她说这是祖辈传下的法子,桑葚富含花青素和维生素C,能增强免疫力,我试了整个冬天,确实没中招感冒,连常年咳嗽的老毛病都缓解了。
厨房里的万能选手 上周参加烘焙课,老师教我们用酒桑椹做蛋糕,浸泡过的桑葚变得绵软酸甜,和面糊拌匀烤出来,紫色的蛋糕散发着独特果香,同组的宝妈立刻讨教配方,说孩子挑食不爱吃水果,这样做既营养又美味。
婆婆最近迷上用桑葚酒炖鸡汤,她把泡了半年的桑葚酒当料酒,加红枣枸杞慢炖,汤色殷红透亮,喝着有淡淡酒香又不醉人,她说这比超市买的保健药酒强多了,关键都是自家食材,喝着放心。
藏在瓶子里的美丽秘密 闺蜜小林是美容院老板,她偷偷告诉我个行业秘密:很多高端护肤品添加桑葚提取物,她自己每天用桑葚酒敷面膜,说是天然果酸能去角质,花青素抗氧化,我看她四十岁的脸比我这熬夜党还紧致,赶紧讨了半瓶试验,果然敷完皮肤透亮,上妆都不卡粉了。
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甜蜜负担 中医表弟提醒我,桑葚性寒,体质虚寒的人要少吃,他建议煮酒桑椹时加几片生姜中和,或者做成桑葚干泡水喝,去年有个客户天天喝冰镇桑葚汁,结果闹肚子来看诊,就是典型吃法不当的案例。
从枝头到酒瓶的讲究 选桑葚要挑深紫色带霜的,发红发白的都是没熟透的,清洗时别用力搓,用盐水泡半小时,小虫子自己会浮起来,酿酒的酒精度很关键,建议用40度米酒,度数太高会破坏营养,太低容易变质,我家试过各种比例,发现桑葚和酒1:1的比例最完美,泡三个月刚好入味。
那些年的创意吃法 小时候物资匮乏,妈妈会把过期的桑葚酒用来蒸米饭,酒香混着米香,拌上白糖能炫两碗,现在想来这大概是最早的"桑葚风味料理",今年尝试做了桑葚果酱抹面包,熬煮时加半个柠檬,酸甜口感特别清爽。
储存有门道 去年泡了五大罐桑葚酒,喝到第三年还剩两罐,发现密封好的放在阴凉处,酒精反而成了天然防腐剂,但开封后的要尽快喝完,我通常装小瓶放冰箱,随喝随取很方便,要是做成桑葚干,记得阴干别暴晒,否则营养全没了。
古今中外的养生智慧 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专门写过桑葚:"利五脏,通血气",古希腊人也用桑葚治消化不良,古埃及人拿它染布,看来这颗小小的果子,从古至今都在人类饮食文化里占有一席之地。
辨别真假的小窍门 市场上染色桑葚不少,用手搓搓手指染黑的就是硫磺熏过的,真正的好桑葚水洗后水还是清的,晾干表面水分就会恢复光泽,买酒桑椹看配料表,有些不良商家掺色素,摇晃瓶子泡沫细密挂壁的才是真材实料。
属于现代人的桑葚情怀 现在城市绿化带种的观赏桑树结的果子发涩,去年回绍兴老家特意去百年桑园采摘,带着露水的桑葚边摘边吃,衣服染得紫红也不在意,这种亲手制作的乐趣,大概是工业化零食替代不了的温暖记忆。
后记:昨天整理冰箱翻出瓶底的桑葚酒,倒进苏打水加了冰块,居然做出网红饮品既视感,突然想起外婆说的:"好东西要应季吃,就像人生每个阶段都有它的滋味。"或许这就是我们执着于传统美食的原因吧,在快节奏的生活里留住一份季节的馈赠,你家有没有私藏的桑葚食谱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这份甜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