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气温像坐过山车,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喷嚏声提醒我:又到流感高发期了,上周闺蜜顶着通红的鼻头来找我,说吃了三天西药都没好透,反而开始咳嗽,我一看她裹着羽绒服还打寒战的样子,立马想到中医说的"表寒未清",今天就带大家认识五个守护国人千年的解表散寒经典方,学会正确使用能让感冒好得又快又彻底。
啥时候该用解表散寒的药? 很多小伙伴分不清风寒风热,其实只要记住"冷"字诀:怕冷重、发热轻、清鼻涕、白痰多、舌苔白,这些就像身体贴出的"寒邪入侵"告示,这时候千万别急着吃清热解毒药,应该像关窗挡雨一样把寒气赶出去。
五大经典方剂使用指南
-
麻黄汤——寒邪重证的"破门锤" 这个被称为"伤寒第一方"的猛将,专治那些盖三床被子还发抖的重症,记得去年春运时,邻居大叔从东北回来冻得脸色发青,喝了半副药就浑身冒热气,不过要注意,必须是无汗、关节痛得像灌铅才行,要是已经发烧出汗就别用了。
-
桂枝汤——虚人外感的"保暖衣" 都说这是调理体质的基础方,特别适合那种平时手脚冰凉、吹风就倒的人,我们办公室的小王每次感冒都靠它,她说喝完就像后背敷了块热毛巾,关键是要喝热粥发汗,效果才明显。
-
荆防败毒散——湿冷空气的"烘干机" 南方回南天或是淋雨后的感冒最合适,上周末我去山区采风,回来头痛鼻塞,煮了这个含羌活、独活的方子,喝完半小时额头就开始冒细汗,像给身体做了次蒸汽浴。
-
九味羌活汤——内外皆寒的"双面手" 这个方子最妙在能同时对付外寒和里湿,记得有次朋友运动后冲冷水澡发烧,又吐又泻,用它煮水喝两次就好利索了,方子里的黄芩、生地还能防止辛温过度伤阴。
-
葱豉汤——初起微恙的"急救包" 别看只有两味药,却是最早记载的抗疫方,上个月我妈半夜突然怕冷打喷嚏,我赶紧煮了葱白豆豉水,趁热喝下后第二天就活蹦乱跳了,特别适合小孩老人这种体质弱的人群。
现代人的正确打开方式 现在药店能买到中成药,但要注意看成分表,比如感冒清热颗粒就是改良版的荆防败毒散,正柴胡饮是精简版的桂枝汤,不过最好咨询中医师,别像我朋友乱吃藿香正气水治风寒,结果越吃嗓子越疼。
暖心提醒 熬药记得用陶瓷锅,大火煮沸转小火慢炖,喝完药忌生冷海鲜至少两小时,可以喝点小米粥助发汗,如果三天没好转或者高烧不退,要及时去医院,别学我发小硬抗成肺炎。
这些传承千年的方子,就像老祖宗给我们的健康锦囊,下次受凉别急着吃抗生素,翻翻家里的《千金方》或者问问中医馆,说不定几块钱的草药就能让你满血复活,毕竟咱们的身体最懂"以热治寒"的智慧,好好感受中药带来的温暖治愈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