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医生我这脸上长的到底是青春痘还是痤疮啊?"这句话估计每个皮肤科门诊都能听到八百遍,说实话我以前也分不清,直到有次被闺蜜疯狂科普才恍然大悟——原来这俩根本不是一个概念!今天咱们就来扒清楚这个让人头秃的皮肤谜题,看完这篇保准你也能当朋友圈的战痘专家~
【第一趴:别把身份证和户口本搞混】 先说个冷知识:青春痘其实是痤疮的亲戚,准确说它是青春期限定款的轻度痤疮,就像身份证(青春痘)能证明你是中国人(痤疮家族),但户口本(痤疮)里可记载着全家老小的信息,那些说"过了18岁就不长痘"的传说,信了你就输了!
举个栗子:小明同学初三时额头冒了几颗红痘痘,这就是典型的青春痘,要是他大学熬夜追剧后下巴疯长囊肿痘,这时候就要改口叫痤疮了,青春痘是青春期的临时工,痤疮可是会长期赖着不走的正式员工。
【第二趴:显微镜下的颜值暴击】 见过粉刺挤出来的小白条吗?那都是皮脂腺加班加点产的油渣子,青春痘通常就是这种闭口粉刺+偶尔发炎的小红包,主要盘踞在T区这个油田重灾区,而痤疮大佬就嚣张多了,黑头白头只是前菜,脓包结节才是它的拿手好戏,最吓人的是会在脸颊、下巴这些非传统战区搞突袭。
记得去年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小王,天天戴着口罩遮脸,摘掉才发现整片下巴都是紫红色的硬块痘,这已经不是普通青春痘能进化出的操作了——明显是重度痤疮在搞事情,所以说看痘痘分布图就能初步判断敌情等级。
【第三趴:谁在背后搞鬼?】 说到这儿必须祭出这张神图:雄激素给油枪加油→毛孔堵塞交通瘫痪→痤疮丙酸杆菌开狂欢派对→炎症反应疯狂砸场,不过青春痘战场相对温和,顶多算局部摩擦,痤疮可是立体化战争,细菌真菌螨虫组团搞事情,分分钟给你整成火山爆发现场。
特别提醒各位奶茶续命girl,高糖饮食简直就是给痤疮大军空投补给!我闺蜜就是个惨痛案例,疫情期间宅家狂喝珍珠奶茶,直接从零星粉刺升级成满脸囊肿,最后老老实实去医院刷酸才保住颜值。
【第四趴:战痘指南避坑手册】 划重点!挤痘痘这个操作请立刻拉进黑名单!特别是那种发紫发硬的大闷痘,暴力拆解等于给炎症开绿色通道,我之前手贱挤了颗三角区的痘痘,第二天半边脸肿成猪头,差点没去眼科看突眼症...
正确姿势应该是:轻度青春痘用含水杨酸的洗面奶日常清洁,中度痤疮赶紧搬出维A酸乳膏这个大杀器,但要记住这类猛药得像驾马车一样循序渐进,最好遵医嘱搭配抗生素药膏,至于江湖流传的牙膏敷脸、柠檬擦痘等偏方,求你们放过自己的脸吧!
最后说个扎心的真相:25岁后还反复长痘的,八成是作息紊乱+内分泌失调作祟,我表哥连续加班三个月,直接从清爽少年变身"月球表面"代言人,这才乖乖每天十点半关灯睡觉,所以说要想真正告别痤疮,早睡比贵妇面霜管用多了!
看到这里的你应该已经解锁新技能:下次看到别人脸上爆痘,终于能精准说出"这是闭合性粉刺""那个是结节型痤疮",不过话说回来,不管是青春痘还是痤疮,本质上都是身体在拉警报,与其纠结命名,不如早点调整作息认真护肤,毕竟脸蛋可是要陪我们一辈子的固定资产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