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混淆了!痤疮和毛囊炎到底是不是一回事?皮肤科医生终于讲清楚了

一归堂 2025-05-17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"脸上长痘"这件事儿,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,但你知道吗?你以为的"青春痘"可能根本不是痤疮,而是毛囊炎!前几天闺蜜顶着一脸红疙瘩来找我哭诉:"我明明过了青春期怎么还长痘?涂酸类产品反而越搞越糟!"结果去医院一查,居然是毛囊炎在作祟,今天咱就来扒一扒这对"长相相似但脾气不同"的皮肤问题,看完这篇别再傻傻分不清!

都是毛孔惹的祸?先搞懂皮肤结构

说到痤疮和毛囊炎,都得从皮肤结构说起,咱们脸上、背上这些地方,每个毛孔其实都是个"三居室套房"——最外层是开口的毛孔,接着是毛囊(毛发加工厂),旁边还有皮脂腺(出油大户),这三个邻居关系不好,就容易闹事情。

痤疮主要折腾的是皮脂腺+毛囊这套组合,想想那些发白的闭口、红肿的痘痘,其实就是油脂堵在毛孔里发酵,加上细菌感染搞的鬼,而毛囊炎更像是针对单个毛囊的精准打击,细菌直接在毛发周围开派对,整出带脓头的小红疙瘩。

5秒自测法:看看你脸上的是哪种"红点点"

看位置:痤疮最爱凑热闹,下巴、额头、鼻翼这些T区油田重灾区最常见;毛囊炎倒是随性得很,头发缝、脖子后、屁股上都可能出现。

摸手感:痤疮早期是硬硬的闭口,后期发炎才会变软;毛囊炎从一开始就是痛感明显的小硬包,像被蚊子叮过的那种肿。

挤不挤:手贱党注意!痤疮挤破可能爆白色脂栓,毛囊炎挤出来的是黄白色脓液(友情提示:手千万别欠!)

发展速度:痤疮就像慢性子选手,从粉刺到囊肿可能要几周;毛囊炎急性子, overnight就能冒出来。

伴随症状:长痤疮时皮肤往往油得能炒菜,还可能留下痘印;毛囊炎反而是干皮中招更多,恢复后基本不留痕迹。

罪魁祸首大揭秘:细菌开会还是油脂狂欢?

◆ 痤疮的导火索TOP3:

  • 雄激素飙升(青春期/生理期/压力大时疯狂出油)
  • 毛囊口角化异常(简单说就是毛孔堵住了)
  • 痤疮丙酸杆菌作妖(这种厌氧菌就爱闷着头皮开party)

◆ 毛囊炎的幕后黑手:

  • 金黄色葡萄球菌(最常见的致病菌)
  • 剃毛刀划伤/衣物摩擦(开放性伤口给细菌送门票)
  • 高温潮湿环境(健身房毛巾、夏天的汗渍都是帮凶)

举个栗子:经常戴头盔的外卖小哥,头顶反复长脓疱,十有八九是毛囊炎;而程序员熬夜后爆发的下巴囊肿痘,大概率是痤疮。

治疗方案差很大!用错药可能毁容

⚠️ 祛痘产品对毛囊炎可能无效甚至加重!

  • 痤疮常备:水杨酸(疏通毛孔)、壬二酸(抗炎抑菌)、维A酸(控油)
  • 毛囊炎克星:夫西地酸乳膏(抗菌)、克林霉素凝胶(消炎)、严重时要吃多西环素

亲身经历:有次后背长了几颗红疹,我以为是普通痘痘狂涂阿达帕林,结果越涂越痒,去医院才知道是马拉色菌引起的毛囊炎,改用酮康唑洗剂才好......

预防攻略:清洁不是越狠越好!

✅ 痤疮肌:

  • 氨基酸洁面早晚各一次(过度清洁会刺激出油)
  • 定期用泥膜吸附多余油脂(每周2次足够)
  • 枕头套每周换洗(螨虫和油脂超爱堆积)

✅ 防毛囊炎:

  • 运动后立刻擦干汗水(细菌培养皿预警!)
  • 公共浴池穿拖鞋(真菌孢子无处不在)
  • 刮毛前用消毒剃须刀(旧刀片比新刀片更危险)

特别提醒:反复发作的"痘痘"建议直接去医院做伍德灯检测+细菌培养,花小钱办大事!

那些年我们踩过的坑

❶ 把毛囊炎当痤疮刷酸:酸类产品会破坏皮肤屏障,细菌更容易入侵! ❷ 用激素药膏治痤疮:可能会暂时消退,但反弹会更恐怖... ❸ 以为身体乳能涂脸:含尿素的身体乳闷住毛囊,分分钟引发胸背部毛囊炎 ❹ 美容院针清毛囊炎: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引发交叉感染!

现在明白为啥皮肤科医生总说要面诊了吧?虽然都是红疙瘩,但对付它们的方法完全两回事,记住一句话:反复冒痘超过3个月,趁早去医院花30块挂号费,省下瞎折腾的冤枉钱!毕竟脸只有一张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