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老李家祖传的中药丸配方火了,朋友圈天天晒订单,可没高兴多久,市场监管的突击检查就找上门了,原来他在家手工搓药丸卖了半年,压根不知道这行水有多深,今天咱就来盘盘,想合法加工中药丸到底要闯几道关?
先搞明白你做的是"药"还是"食品" 很多人像老李一样,以为祖传药方就能随便卖,实际上中药丸分成三类:药品、保健食品、普通食品,要是敢宣称治疗功效,那就是按药品管理,没证就是假药!去年某网红卖"祛痘中药丸"被罚30万,血淋淋的教训啊。
食品类药丸的"准生证" 如果只是说"养生调理",那归到食品类,最少要办的食品生产许可证,别以为家里买个制丸机就行,车间要划分原料区、加工区、包装区,空气净化至少达到SC标准,我朋友开淘宝店卖阿胶糕,光改造厨房就花了8万,食药局验收三次才过关。
保健食品的"国字号"门槛 要是想打"蓝帽子"标识,必须取得保健食品批准文号,这可不是花钱就能买的,要准备三期临床试验数据,找省级疾控中心做毒理报告,我认识个做枸杞丸的老板,光审批流程走了两年,烧掉50多万,最后还卡在专家评审环节。
药品生产的"生死关" 真正敢申办药品生产许可证的都是狠角色,GMP车间动辄几百万,还要配质量部、化验室,更吓人的是药品批准文号,每个品种都要单独申报,光材料就要准备200多份,某药企老板跟我说,他们新研发的补肾丸,光审评就等了18个月。
藏在暗处的关键证件 除了上面这些,还有几张隐形牌照:中药饮片采购要供应商的GSP认证,外包装要印刷经营许可证,委托生产还得对方有相应剂型资质,我邻居找代工厂被封存了200盒成品,就是因为对方只有食品生产许可却接了药品订单。
特别提醒:这些红线碰不得!
- 朋友圈卖自制药丸超过5000元就涉嫌违法经营
- 电商平台要求食品经营者必须公示生产许可证号
- 外省客户投诉会触发异地协查机制
- 包装盒印"祖传秘方"等于给执法队送证据
新手入行避坑指南 想试水的朋友,建议先考个健康管理师证,以食疗产品名义做市场测试,实在要卖成品,可以找有SC认证的代工工厂合作,签订合同时注明对方资质问题由其负责,现在抖音快手查"三无产品"都是按批次罚款,别抱侥幸心理。
现在知道为啥药店柜台都写着"国药准字"了吧?那些街边推拿店卖的"独家药丸",十个有九个在刀尖上跳舞,要真想把这行当事业做,建议先申请食品生产许可练手,攒够本钱再往更高资质冲刺,毕竟蹲号子学来的教训,可比咨询费贵多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