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妈,我感冒了能不能喝碗姜汤?"小时候每次着凉,我妈总会往锅里抓一把金黄的麦粒,当时我还纳闷,生姜不是更好吗?后来才知道,这不起眼的小麦竟是中医眼里的"隐形药材",今天就带大家看看,这个天天见面的粮食,到底藏着多少养生秘密。
【从《黄帝内经》到现代药房】 要说小麦入药的历史,那可真是穿越了整个中华文明,早在《神农本草经》里就有记载,咱们老祖宗把小麦分成了不同部位来用:麦粒养心安神,麦麸消食化积,连麦苗都能当清热的凉茶,最有意思的是浮小麦,就是那些干瘪轻飘的麦子,老中医说它止汗效果一流,跟黄芪配伍能治自汗盗汗。
记得去年陪奶奶看中医,老大夫把脉后写了个方子:"浮小麦30克,大枣5枚,甘草6克",我端着砂锅在药房窗口等抓药时,突然反应过来——这不就是我熬粥放的食材吗?原来厨房里就有个中成药房,只是我们平时没注意。
【藏在饭碗里的养生密码】 现代人总想着买保健品,却不知道每天吃的白米饭里就有宝贝,中医认为小麦味甘性凉,能补心气、安心神,那些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的,用小麦煮水加桂圆红枣,比数羊管用多了,我试过连续喝三天,原本半夜总醒的毛病真就改善了。
不过真正让我服气的,是去年遇到的张阿姨,她更年期潮热盗汗特别严重,西医建议吃激素,她硬是靠着每天用浮小麦煮水当茶喝,三个月就把症状控制住了,现在她还成了小区里的"小麦养生专家",教邻居们用麦麸做枕头治颈椎病。
【厨房里的百变药箱】 别看小麦普通,搭配起来可大有讲究,麦粒炒焦就是中药里的"焦三仙"之一,专治积食腹胀,上次孩子吃撑了,我现学现用炒了把焦麦芽,煮水给孩子喝,那打嗝的声音简直像放鞭炮似的,麦麸更是个宝,拌上红糖敷脸能去角质,装进枕头里对颈椎特别好。
最近流行的"小麦苗汁"其实也不是新发明,中医古籍里就有记载,麦苗能清湿热退黄疸,我试过自己在家种麦苗,榨出来的汁液带着青草香,虽然味道不咋地,但喝完确实感觉整个人清爽不少,不过要提醒一句,体质虚寒的人可别瞎喝,容易拉肚子。
【这些坑千万别踩】 虽说小麦是好东西,但用错了也出问题,我朋友小王听说小麦安神,连续一个月每晚喝麦枣茶,结果胖了五斤——小麦含淀粉高,睡前喝太多不运动确实容易发胖,还有人用生麦粒泡水当茶饮,结果闹肚子,其实应该炒熟再用。
最要注意的是陈年小麦,去年我家忘了倒换麦子,结果长了霉斑,中医说这种变质的小麦含有黄曲霉素,不仅没药效还会伤肝,所以存麦子一定要放在通风干燥处,发现变色就别要了。
现在每次煮饭,看着电饭锅里跳动的麦粒,都会想起中医说的"药食同源",这普通的小麦,既能填饱肚子又能治病养生,简直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免费药房,下次家里煮麦粥时,可别再当普通主食了,加点红枣桂圆,说不定就配出了副养生良方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