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有没有哪种中药根特别长,还开着紫色小花?"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味藏在深山里的宝贝,老辈人管它叫"地龙筋",学名其实挺雅致,但最有意思的还是它那能长到两米多的白嫩根须,配上春天满坡的淡紫色铃铛花,活脱脱就是山野里的仙子。
认准这三个特征,路边遇见别错过 先说这味药的长相,可是有三个明显标志:第一,主根扎得深,挖出来少说也有半米长,老药农说最深的记录是二米多;第二,每年四五月开花,花瓣五片像小喇叭,颜色从浅紫到深紫都有;第三,叶子对生像羽毛,揉碎了能闻到股淡淡的薄荷香,下次去郊外踏青,要是在溪边阴湿处看见成片紫花,不妨扒开泥土瞧瞧,保不齐就有惊喜。
从宫廷秘方到百姓药篮 别看现在药店里少见,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宫廷御药,清朝太医院档案里记着,慈禧太后喉痛时用的"紫根饮",主药就是它,不过真正让它走进寻常百姓家的,还是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的记载:"性凉味甘,专治咽喉肿痛,蛇虫咬伤",我们村王大夫有个祖传偏方,被蜜蜂蛰了采几片叶子捣汁抹上,三分钟就不肿了。
根茎入药,花朵泡茶各有妙用 懂行的都知道,这味药要分部位用,挖回来的根洗净切片晒干,对付慢性咽炎最灵验,配上胖大海泡水,喝两天就见效,那些紫花花蕊可别浪费,清晨摘下来烘干,用来拌蜂蜜冲水,对长期抽烟的人特别好,去年我咳嗽了半个月,就是用根煮鸡汤,花泡茶这么治好的。
现代研究里的新发现 省中医药研究院最新论文显示,这味药含有独特的紫云苷成分,消炎效果比抗生素温和多了,特别是对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胀,临床实验有效率能达到85%,现在城里大医院开的胃药胶囊,好多都添了提取物,不过要提醒大伙,新鲜根直接嚼容易舌头麻,必须得煮熟了吃。
厨房里的养生妙招 最后教大家两个家常用法:春天摘嫩叶焯水切碎,和豆腐一起拌着吃,清热解暑还补钙;冬天把根切成段炖羊肉,既能中和羊肉的燥热,还能让汤变得清甜不腻,记得去年霜降后,我跟着采药队进山,亲眼看见老师傅如何辨别三年以上的老根——表皮有细密皱纹的才是上品。
这味藏着紫花的草根中药,就像山里的隐士,不张扬却浑身是宝,下次遇到千万别当野草,要知道古时候文人墨客还专门写诗赞美它"紫蕊垂丝映翠叶,银根破土显奇功"呢!要是您老家有这种植物,可要好好珍惜这份自然资源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