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身边咳嗽喘气的人又多了起来,隔壁王大爷每年这时候都要去医院挂水,他说自己这老慢支是"天气预报员"——天一凉准犯病,其实像王大爷这样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,中医调理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,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那些藏在古籍里的气管炎药方,看看老祖宗的智慧到底有多神奇。
要说气管炎,西医叫它"慢性支气管炎",主要症状就是早晚咳嗽、咳痰,严重了还喘不上气,医院里开的大多是消炎药、支气管扩张剂,见效快但容易反复,而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把气管炎分成寒咳、热咳、虚咳不同类型,就像给不同的锁配不同的钥匙。
先说个最经典的方子——麻杏石甘汤,这个出自东汉张仲景《伤寒论》的千年古方,简直就是热咳患者的救星,记得去年公司小刘感冒拖了半个月,烧退了却咳得肺都要出来,喉咙里像卡着块烫石头,老中医给他开了这个方:麻黄6克打开闭塞的肺气,杏仁9克止咳平喘,石膏24克专门清肺热,甘草6克调和诸药,没想到三副药下去,那口老痰终于吐出来了,整个人像卸下重担似的轻松。
要是痰多得像蛤蟆坑,颜色发黄还黏糊糊的,就得请出"清金化痰汤",这个方子里的黄芩、栀子就像消防队员,专门扑灭肺里的火苗;瓜蒌、贝母把痰切成小块方便排出;橘红、茯苓负责健脾祛湿,断掉痰液的来源,我们小区张阿姨每到春天就咳得睡不着,用这个方子后,她说现在听见自己咳嗽声都亲切多了。
最怕的是哪种咳嗽?就是那种半夜突然被憋醒,感觉胸口压着千斤重的,这种属于痰湿阻肺型,要用二陈汤加减,半夏、陈皮这对黄金搭档,一个燥湿化痰,一个理气和胃,加上茯苓健脾利湿,甘草调和,再配上几片生姜熬水喝,我表叔以前犯病时整夜坐床头,现在坚持喝这个茶,居然能睡整觉了。
不过别以为中药都是苦汤药,有些药膳方子照样能治病,像百合银耳雪梨羹,百合润肺,银耳滋阴,雪梨清热,炖得糯糯的当甜品吃,特别适合那些干咳无痰、嗓子痒得像过电的患者,我们办公室小李天天对着电脑抽烟,咳嗽三个月不好,喝了这个两周就见效。
说到调理,光吃药可不够,中医讲究"三分治七分养",早上用盐水漱口杀菌,晚上用温水泡脚发汗,白天多喝罗汉果茶润喉,最关键的是避开三个雷区:忌冷饮伤阳气,忌油腻生痰湿,忌熬夜耗气血,我邻居赵叔以前冬天也敢吃冰西瓜,结果去年咳了整个冬天,现在老老实实保温杯里泡枸杞。
当然也不是所有咳嗽都能扛过去,如果出现发烧不退、血痰、呼吸困难这些情况,千万别硬撑,赶紧上医院,中医调理最适合那些反复发作、西药效果不好的慢性病号,就像修古董家具,急不得躁不得,得用棉布慢慢擦亮。
最后说句实在话,中药不是万金油,但确实是座宝库,那些流传千年的方子,都是古人拿身体试出来的经验,不过每个人的体质就像指纹一样独特,同样的方子有人吃了灵,有人可能要调整剂量,所以最保险的做法还是找靠谱的中医师,望闻问切四诊合参,这样才能找到最适合你的那碗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