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气温骤降,朋友圈里全是"冻成狗"的哀嚎,咱们办公室也不例外,昨天小王裹着羽绒服打喷嚏,今天小李灌着热水袋咳不停,要说这冬天的感冒啊,真不是夏天那种喝点藿香正气水就能搞定的小事,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子这时候就显出优势了,不过可别急着去药店抓药,今儿咱就来聊聊怎么用中药方子打赢这场"冬季感冒保卫战"。
为啥冬季感冒这么难缠? 冬天的感冒就像个"混世魔王",带着寒气、燥气双重buff,您看那些被窝里捂出汗又反复发烧的,都是没搞清楚感冒类型就瞎吃药的主,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得先分清楚是冻出来的风寒,还是屋里暖气太足烘出的风热。
风寒感冒的典型症状特明显:怕冷抖成筛糠,鼻涕清得像自来水,后脑勺疼得撞墙,这时候就得来点发汗解表的猛药,给您推荐个"五虎汤":生姜5大片、葱白3根(带须)、红糖2勺、紫苏叶10克、香菜根3个,煮法简单粗暴,所有材料加水煮沸5分钟,趁热喝下去,钻进被窝发汗,我们小区张大爷上次试完直呼"这比吃感冒药管用多了"。
要是转成了风热感冒,喉咙肿得咽口水都疼,痰黄得像浓茶,就得换套打法,金银花15克、连翘10克、薄荷5克、芦根20克,这四味药煮出来的"抗炎茶",专门对付体内有火的情况,记得煮好后闷10分钟再喝,让药性慢慢渗透。
五个经典药方及使用秘籍
-
防风通圣散(中成药) 这个黄棕色的小药丸简直是上班族救星,里面有17味中药,既能祛风解表,又能清理肠胃积热,特别适合那些吹空调受凉,又天天熬夜火锅烧烤的"作死青年",饭前服用效果最佳,不过肠胃不好的要减量。
-
麻杏石甘汤(经典方) 咳嗽震得胸口疼的时候,这个千年古方就派上用场了,麻黄6克、杏仁9克、石膏24克、甘草6克,记住石膏一定要先煎20分钟,某天深夜我家娃咳得喘不上气,半副药下去立马见效,现在这方子搁在我家药箱C位。
-
姜枣祛寒茶(懒人版) 懒得熬药的可以试试这个:生姜切丝、红枣掰开、枸杞一把,开水冲泡焖10分钟,特别适合经期女性和老年体弱者,我们办公室小姐姐每天续杯三四次,整个冬天都没请过病假。
-
玉屏风散(预防神器) 黄芪15克、白术10克、防风6克,这三味药堪称免疫力充电宝,连续喝两周,整个人像穿了件隐形防护服,隔壁王老师坚持喝了三年,流感季从来不见他戴过口罩。
-
当归生姜羊肉汤(食补王者) 这道药膳可是冬补王牌,当归20克、生姜30克、羊肉500克慢炖两小时,上周我去菜市场买料,卖羊肉的大哥都说:"这段时间当归卖得比韭菜还快!"不过阴虚火旺的要少喝,小心补过头流鼻血。
中药使用避坑指南 别看中药温和,乱来也会踩雷,比方风寒感冒吃了清热解毒的药,相当于给冰可乐浇冷水——越搞越糟,还有人把中药当仙丹,巴不得一剂见效,其实很多方子要连喝三天才起效,最要命的是有人拿偏方当宝,去年网上传的"艾草熏蒸治感冒",结果有人把自己熏出肺炎。
预防才是硬道理 与其病了再抓药,不如提前做好防护,每天用盐水漱口三次,能把病毒扼杀在口腔里,晚上泡脚加点艾叶,泡到小腿肚发红,全身寒气都能逼出来,还有个懒人功法:搓热手掌敷腰眼,每天早晚各50次,肾气足了抵抗力自然就上去了。
最后唠叨一句:中药虽好,急重症千万别硬扛,上次楼下刘叔高烧40度还在家喝姜汤,结果拖成肺炎住了院,咱们的目的是借古人智慧调养身体,该看医生时还得去挂号,这个冬天,愿大家都能暖暖和和地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