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后台总有人留言问"面瘫了能不能自己抓点中药吃?""网上看的方子靠谱吗?"说实话,每次看到这种问题都替大家捏把汗,今天咱们就唠唠面痹(也就是常说的面瘫)的中药处方到底该怎么写,里面门道可多了去了!
先搞懂什么是面痹 很多老百姓觉得嘴歪眼斜就是受风了,其实没那么简单,面痹在中医里分好几种类型,就像感冒还分风寒风热呢,有的是晚上睡觉窗户漏条缝着凉了,有的是熬夜后抵抗力下降被邪气钻了空子,还有的是本身气血不足遇上点风吹草动就中招。
老中医开方子的"侦察术"
- 看舌头:舌苔白得像霜冻豆腐?可能是寒邪作怪;要是黄腻得像块陈年腊肉,八成有湿热
- 摸脉象:脉浮紧得像琴弦——风寒束表;脉细弱得像棉花线——气血两虚
- 问细节:发病前有没有吹空调史?会不会耳鸣?吃饭有没有漏饭粒?这些小细节都是开方的关键线索
经典药方大起底(划重点:仅供参考!)
-
风寒型(最常见) 典型表现:突然发病,面部发紧像戴了面具,清水鼻涕流不停 参考方子: 羌活10g+防风15g+荆芥10g(这三兄弟专门赶风邪) 白附子6g+僵蚕10g(祛风化痰的黄金搭档) 甘草5g(调和诸药) *注意:白附子有毒,必须煎煮40分钟以上!
-
风热型(少见但难治) 特征:耳朵后面疼,嘴角起水泡,舌红得像火苗 调整方案:上方加菊花15g、板蓝根20g,减去羌活
-
气血虚弱型(老年人多见) 表现:患病前过度劳累,说话都没力气 调理方向:党参30g+黄芪50g补气,加当归10g养血
民间偏方能试吗? 像鳝鱼血涂脸、黄鳝炖汤这些土方子,偶尔真有见效的,但千万别迷信!去年有个小伙子信了某短视频用斑蝥泡酒擦脸,结果皮肤溃烂住院,要记住:别人有效的方子不一定适合你,就像同一件毛衣,有人穿正合适,有人嫌紧绷。
煎药服药的门道
- 砂锅是首选,不锈钢锅凑合能用,铁锅直接拉黑
- 头煎大火烧开转小火咕嘟20分钟,二煎加水再煮15分钟
- 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,喝完药忌生冷辛辣至少2小时
- 遇到月经期间、孕妇、哺乳期特殊人群,某些药要减量或避开
真实病例分享 上个月邻居王大爷晨练后突发面瘫,自己抓了副"祖传秘方"吃,结果腹泻三天,后来找我们诊所调理时发现,原方里的牵牛子过量了,调整剂量后配合艾灸,一周就见效了,所以说中药讲究"一人一方"真不是吓唬人的!
特别提醒
- 发病7天内是黄金期,超过1个月再想恢复如初很难
- 糖尿病、高血压患者用药要谨慎,有些祛风药会升压
- 针灸配合中药效果翻倍,但要找正经科班出身的医师
- 治愈后注意保暖,连续三年冬至夏至做三伏贴巩固
最后说句大实话:现在网上伪中医太多,那些保证"三副药断根"的都是骗子,真正负责任的大夫开方时战战兢兢,因为每个人体质差异太大,建议大家如果不幸中招,还是去正规中医院挂专家号,毕竟脸面事大,且行且珍惜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