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感冒咳嗽的人特别多,很多人一咳起来就往医院跑,其实老祖宗留下的中药里,有不少温肺止咳的宝贝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能暖肺驱寒、缓解咳嗽的中药材,学会正确使用,说不定能省下不少买药钱呢!
为啥咳嗽需要"温肺"? 中医把咳嗽分成好几种类型,最常见的就是受寒引起的"风寒咳嗽",这种咳嗽往往伴随着清鼻涕、白痰、怕冷等症状,就像身体里住了个"小冰箱",这时候就需要用温热性质的中药来驱散寒气,相当于给肺部加件保暖衣,如果随便吃凉性药物,反而可能让寒气更深,咳嗽更难好。
6种经典温肺止咳中药
-
紫苏叶——厨房里的止咳高手 这个在超市调料区就能买到的叶子,其实是中药界的"全能选手",记得上次邻居王阿姨受凉咳嗽,我就给她推荐了紫苏粥,做法很简单:抓一把紫苏叶洗净,和大米一起煮粥,起锅前撒点红糖,紫苏特有的辛香能发散风寒,特别适合初期咳嗽还有点怕冷的情况,不过要注意,紫苏叶煮久了香味会挥发,最好出锅前5分钟再放。
-
杏仁——不只是零食那么简单 这里说的可不是美国大杏仁,而是传统中药里的苦杏仁,小时候看爷爷咳嗽,总会看到他嚼几颗白白的杏仁,其实杏仁含有苦杏仁苷,能镇咳平喘,不过生的苦杏仁有点毒,必须用温水泡24小时去掉外皮才能用,现在药店也有炒过的杏仁,可以直接打粉冲水喝,加点蜂蜜效果更好。
-
陈皮——越陈越值钱的老伙计 广东人爱煲汤放陈皮不是没道理的,存放三年以上的橘子皮就是陈皮,它能理气化痰,尤其适合咳嗽伴有胸闷的情况,记得去年我妈咳嗽,我用陈皮+生姜+红糖煮水,喝了两天就不咳了,不过新鲜的橘子皮可不能代替,那叫"青皮",作用完全不一样。
-
款冬花——润肺界的温柔担当 这种像小菊花一样的药材,名字听起来就很温暖,它不像其他止咳药那么"霸道",而是轻轻滋润呼吸道,特别是干咳无痰的时候,用款冬花泡水最合适,我同事张姐每年冬天都用它配枇杷叶煮茶,她说这样喝着喉咙特别舒服,像给肺做了SPA。
-
甘草——中药里的"和事佬" 别看甘草味道甜,它可是调和诸药的关键,单独用甘草泡水,能缓解咽喉肿痛;配上雪梨炖煮,就是经典的润肺汤,不过甘草不能长期喝,容易导致血压升高,我朋友小李之前咳嗽自行喝甘草水,结果咳好了却头晕,这就是不懂用量的教训。
-
生姜——厨房里的急救药 这个家家户户都有的食材,其实是最便宜的止咳良药,刚受凉时马上喝碗姜糖水,能有效阻止寒气入里,记得要选老姜,切成薄片煮5分钟就行,煮太久反而会上火,去年我带儿子爬山着凉,回家赶紧煮姜水,第二天就没再咳嗽,比吃药还管用。
巧搭更有效 单用一种药材当然好,但组合起来效果翻倍。
- 风寒初起:紫苏叶+生姜+红糖
- 久咳不愈:杏仁+陈皮+蜂蜜
- 干咳无痰:款冬花+雪梨+冰糖
- 咽喉肿痛:甘草+罗汉果+金银花(注意金银花偏凉,适合风热咳嗽)
特别注意这些事
-
黄痰、咽痛别用温补药 如果咳嗽有黄痰、嗓子疼,说明是风热咳嗽,这时候吃温性药就像火上浇油,要先清热再用川贝、胖大海这类凉性药。
-
孕妇小孩要谨慎 特别是苦杏仁含有微量毒素,孕妇和5岁以下孩子最好不用,可以用更安全的橘红替代,橘红泡水对小儿夜咳效果特别好。
-
别长期吃甘草 虽然甘草味道好,但连续吃超过1周可能会引起水肿,高血压患者更要避开。
-
药材质量很重要 尽量去正规药店买,特别是陈皮、款冬花这些容易掺假的药材,我表姐上次图便宜买了劣质陈皮,结果煮出来苦得没法喝。
食补小偏方
-
生姜擦背法 这个方法是跟老中医学的,特别适合小朋友受凉咳嗽,把生姜切出汁液,用纱布包住擦后背,重点擦脊柱两侧,擦到皮肤发热为止,每天睡前做一次,驱寒效果特别好。
-
盐蒸橙子 这不是西药方,而是改良自中医古法,橙子顶部切开,撒少许盐,隔水蒸15分钟,趁热吃果肉喝汤汁,对咳嗽有痰特别有效,不过蒸完记得刷牙,盐分对牙齿不好。
-
花椒水泡脚 用20克花椒煮水,水温降到40度左右泡脚15分钟,通过足底涌泉穴引热下行,能帮助身体散热驱寒,泡完脚记得马上擦干,穿好袜子保暖。
最后提醒大家,中药调理讲究对症和适量,如果咳嗽超过两周不见好,或者出现发烧、胸痛等症状,一定要及时去医院,平时注意保暖,适当运动增强体质,才是预防咳嗽的根本办法,你家传有什么止咳妙方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