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感觉浑身没力气,脸色蜡黄像营养不良?老中医开的方子里总有几味草药让人摸不着头脑,今天要说的这味"铁芪",可是让不少体质虚弱的人找到了救命稻草,别看它名字硬邦邦的,却是调理气血的温柔高手。
深山里的"人参平替" 在太行山褶皱处的悬崖峭壁上,有经验的采药人总会在雨季过后寻找一种特殊植物,它的根茎像生锈的铁丝,切开却泛着淡黄色的荧光,这就是被民间称为"铁芪"的黄芪变种,老药农说这种黄芪要长够五年才能形成特有的"铁锈斑",这时候的药用价值才达到巅峰。
从宫廷秘方到百姓厨房 这味药的历史能追溯到唐朝,相传武则天晚年体虚气短,御医在黄芪基础上加入铁矿粉炮制,意外发现补气效果倍增,虽然现在没人真的加铁粉,但"铁芪"的名号倒是流传了下来,现在去河北安国药材市场,还能看到老药商把铁芪和人参摆在相邻的柜台,虽说价格差着十倍八倍,但懂行人都知道"铁芪胜在温补不上火"。
现代人的亚健康救星 每天对着电脑手机的上班族最懂这种痛苦:明明没干什么重活,却总觉得肩膀沉、眼皮重,铁芪最擅长的就是补"无形之气",就像给身体充电宝续命,特别是产后女性和化疗病人,用它煮水当茶喝,既能改善头晕乏力,又不会给肠胃造成负担,有位开了二十年中医馆的老先生透露,现在十张调理气血的方子里有七张都会出现铁芪。
这些搭配禁忌要记牢 别看铁芪脾气温和,但也有自己的"小脾气",它和萝卜就是死对头,两者同食等于白喝,倒是配上枸杞、红枣能激发出三倍功力,炖鸡汤时丢几片进去,汤色瞬间变得金黄透亮,不过阴虚火旺的人要悠着点,就像吃补品前得先看舌苔,要是舌头红得像火烧,那就得暂缓服用。
真假铁芪辨别手册 市场上打着铁芪旗号的药材不少,记住这三个窍门准没错:真铁芪断面有星星点点的金线,像撒了金粉似的;搓碎后有股淡淡的豆腥味;用开水冲泡会浮起一层油膜,那些白得发亮的"漂亮黄芪",多半动过手脚,真正的铁芪就像山里汉子,带着点风霜色才正宗。
厨房里的养生魔法 最懒人的办法就是泡水喝,抓三五片铁芪丢进保温杯,闷上半小时,看着茶汤慢慢变成琥珀色,讲究点的可以炖个"三黄汤":铁芪、黄精、黄豆一起煨,每周喝两次,整个人都会暖洋洋的,最近还流行用它做药膳火锅底料,既能涮羊肉又不担心上火,算是古老药材的新玩法。
藏在《本草纲目》里的秘密 李时珍当年记录黄芪时特意注明"产自崖壁者为上",说的就是铁芪这类野生品种,有意思的是,古代医家发现这种带"铁"气的药材特别擅长对付现代病,比如长期熬夜导致的慢性疲劳,现在有些中医院开膏方,还会特意选用铁芪入药,就冲着它补而不滞的特性。
这味在深山里默默生长的药材,如今成了都市人的养生新宠,不过再好东西也不能贪多,就像给手机充电,电量到80%就得拔插头,下次感觉身体被掏空的时候,不妨试试这味带着山野气息的"气血银行",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