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熬夜看剧,早上起来眼睛又干又涩,我妈随手扔了一包菊花让我泡水喝。"这玩意儿不是只管上火吗?"我刚嘀咕一句,她瞪我:"你们年轻人懂什么,菊花可是中药里的万能选手!"
确实,这个每天在茶杯里打转的小花儿,在《本草纲目》里可是正儿八经的药材,不过要说透它的功效,还得从中医的"四气五味"说起,菊花性微寒,味辛甘苦,归肺肝经,听着玄乎,说白了就是既能清火又能疏风,那些常备菊花茶的老茶客,说不定早就参透了养生的门道。
【藏在茶杯里的养生密码】 办公室白领们最爱囤的杭白菊、黄山贡菊,可不只是拿来装文艺的,盯着电脑屏幕眼睛酸胀时,抓一把菊花沸水冲泡,那股清冽的香气里藏着护眼秘诀,中医说"肝开窍于目",菊花入肝经,正好能缓解视疲劳,我试过连喝三天,原本干涩的眼睛居然能"咕噜噜"转圈了。
不过别小看泡茶这个动作,水温、用量都有讲究,85℃热水最合适,温度太高会破坏挥发油,每次放5-8朵刚好,加两粒枸杞还能增强明目效果,要是碰上口腔溃疡反复发作,试试晨起空腹喝一杯浓菊花水,比喷西瓜霜还管用。
【厨房里的中药魔法】 上周去菜市场,发现卖猪肉的大叔在卤肉锅里撒菊花,一问才知道,菊花能去腥增香,还能解油腻,这让我想起杭州的菊花鸡,整只鸡腹里塞满菊花慢炖,汤头清亮却带着花蜜香,据说能补肝肾还不燥热。
家常更简单的是菊花粥,抓两把粳米煮到半熟,撒新鲜菊花瓣再焖五分钟,清香沁脾,特别适合春天湿气重的时候,既能祛湿又不伤脾胃,我家老太太还发明了菊花鸡蛋汤,蛋黄凝固前撒菊花,那叫一个鲜。
【药店柜台后的治病玄机】 真正懂行的中医师,配药时对菊花可讲究了,外感风热引起的嗓子疼,他们会开杭菊花配薄荷;高血压患者头晕目眩,常用野菊花搭配决明子,去年我流感高烧不退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滁菊花,说是能"轻清上浮,引药入络"。
不过别把菊花当万能药,体寒的人喝多了可能拉肚子,这时候要搭配生姜中和寒性,孕妇更要谨慎,虽然典籍没明确禁忌,但保险起见还是咨询医师,最有意思的是,古籍记载菊花能治"肿毒",现在皮肤科还真用它煎剂敷痘痘,消炎镇静效果杠杠的。
【阳台上的百变药园】 在我家阳台角落,几盆菊花从春开到冬,秋天摘朵紫雏菊泡酒,说是能舒筋活络;冬天用胎菊炖雪梨,润肺止咳比吃药片强,最近发现个新玩法——把干菊花缝进枕头里,睡觉时淡淡的药香居然能缓解颈椎酸痛。
其实辨别好菊花也有门道,杭菊朵形饱满像小太阳,滁菊花瓣细长带尖,贡菊则是均匀的圆盘状,买的时候捏着梗茎掰掰,脆生生断裂的是嫩菊,要是发蔫软塌的多半陈年旧货,储存时记得放阴凉处,密封罐里扔包干燥剂,不然好好地药材变成霉球就亏大了。
从古至今,这朵小花始终在中国人生活里扮演着奇妙角色,它能是案头清供的雅物,也能是灶台边的调味高手,更是药匣子里的救急兵,下次泡菊花茶时不妨多盯会儿杯中舞动的花瓣,说不定能参透更多养生的智慧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