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前几天隔壁王婶给我送来一包晒干的野菜,说这是她老家山里采的'马兰头',让我泡茶喝能降血压,我一看叶子形状,突然想起小时候奶奶总念叨的'马兰子',难道是同一种东西?"——这是我和中医好友老李喝茶时聊起的话题,没想到这一聊,竟揭开了藏在民间的一味中药宝藏。
菜市场里的"保命菜",竟是千年中药典籍记载的良药
前年疫情期间,上海不少小区疯抢一种野菜,价格被炒到每斤20元,这种叶片翠绿、带着锯齿边的野菜,就是马兰头的学名"马兰",而在中医药典里,它还有另一个名字——马兰子(部分地区称其种子为马兰子),这个在江南地区用来包青团、拌香干的野菜,其实早在《本草纲目》就被李时珍列为"清热解毒"上品。
老李掏出手机给我看他拍的药材图:"你看这褐色小颗粒,是马兰成熟的种子,去年我们诊所用它给肝火旺的患者配茶方,效果比蒲公英还好。"他指着照片里芝麻大小的颗粒,这些不起眼的种子晒干后能存三年,泡水喝有股淡淡的草木香。
从路边野草到中药新宠,现代人该怎幺用好它?
在浙江山区采访时,76岁的陈医师正在晾晒马兰子。"以前穷,闹嗓子疼就嚼几颗炒熟的种子",老人现场演示传统炮制法:铁锅小火炒至种子微微发黄,马上盛出防焦,这种土方法处理的马兰子,比直接晒干的更醇厚。
现在中医院更多采用低温烘焙技术,我们在某电商平台销量靠前的店铺看到,精选马兰子月销过万单,客服透露个小秘密:很多回头客都是买给熬夜加班的年轻人,搭配枸杞菊花泡"护肝三宝茶"。
这些病症适合用马兰子,但三类人要注意
在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,经营二十年的张老板教我辨别好坏:"颗粒饱满、捏着发硬的是当年新货,发霉或有虫眼的千万别买。"他推荐个简单食疗方:马兰子+决明子各10克,开水焖泡代茶饮,特别适合长期盯屏幕的眼睛干涩。
不过要当心三个禁忌:
- 孕妇慎用(含轻微活血成分)
- 体质虚寒者建议搭配生姜
- 每天总量不超过15克
上周邻居家孩子高考前上火流鼻血,我用马兰子煮鸡蛋给他吃,把洗净的种子塞入蛋壳缝,冷水下锅煮熟,连吃三天,他说效果比吃药片强多了。
野生vs种植?这样挑选才划算
走访多家药店发现,正宗野生马兰子多来自大别山区,每斤售价80-150元,种植基地出产的价格减半,但药效差异不大,老药师教了个鉴别窍门:野生种子表面有天然纹路,种植的则更光滑圆润。
对于普通家庭使用,张老板建议选密封小包装的灭菌产品。"很多人不知道,新鲜马兰子含有微量生物碱,直接食用可能刺激肠胃,必须经过炒制或蒸煮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