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中药竟会引发低血压?医生提醒,长期服用要注意!

一归堂 2025-05-08 科普健康 1622 0
A⁺AA⁻

"吃中药后头晕眼花是不是中毒了?"其实有些中药材自带"降压属性",稍不注意就可能让血压坐滑梯,今天咱们就来唠唠那些可能偷偷拖垮血压的中药,看完记得转发给家里正在煲汤的老母亲!

藏在药柜里的"血压杀手" 前阵子邻居王阿姨捧着人参枸杞茶来找我,说自己喝完总犯晕,我一看配方就乐了——她把西洋参当白糖搁,每天一大壶下肚,这西洋参可是有名的双向调节选手,年轻人喝着提神醒脑,上岁数的人猛灌反而容易压塌血压线。

像黄芪这味"补气明星",高血压患者可得悠着点,去年诊所来了位大叔,连着三个月用黄芪泡水当养生茶,结果站起时眼前发黑差点摔跟头,这药材就像个勤快的小水泵,把气血往上抽得太猛,老年人血管弹性差根本扛不住。

配伍不当引发的"血压危机" 上个月急诊半夜收了个心慌冒汗的老太太,一问才知道是喝了女儿买的阿胶固元膏,好家伙,里面除了阿胶还加了决明子、绞股蓝,活脱脱自制了颗"降压炸弹",这些清热凉血的药材碰上滋阴补血的阿胶,对脾胃虚寒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冰火两重天。

更常见的是中西药混搭翻车现场,有个老病号拿着降压药来咨询,说他总觉得吃药后肚子胀,仔细盘问才发现,他怕西药伤肝,天天拿山楂陈皮水送药,这俩消食健将看似无害,实则会放大硝苯地平的扩血管效果,难怪血压总像过山车。

特殊体质的隐形陷阱 前几天接诊个白领姑娘,痛经喝四物汤喝到休克,当归川芎这对CP确实活血给力,可她偏偏是低压偏低的"林黛玉体质",这类人喝汤药就像往漏水的气球里灌水,补得越狠漏得越快,现在年轻人流行自我诊断,网上抄个方子就当宝,哪知道中医讲究辨证施治的道理?

防患未然的自救指南

  1. 别当神农尝百草 那些听上去很仙的药材名——罗布麻、钩藤、葛根,个个都是天然降压剂,想靠喝花草茶治病的朋友,建议先甩个血压计进购物车,特别是爱泡养生脚的中老年朋友,艾草生姜水虽好,高血压患者泡完记得慢慢起身。

  2. 熬药不是炖高汤 很多人把中药当食疗,殊不知煎煮时间大有讲究,附子这类猛药久煮能减毒,但某些挥发性成分煮太久反而会失效,上次见大爷把天麻炖成糊,药效全折在砂锅里,倒是其次,关键是没控制好剂量导致血压断崖式下跌。

  3. 定期体检不能懒 吃中药期间建议每周自测两次血压,特别是刚开始调理的前两周,某次门诊碰到个健身教练,六块腹肌也架不住三七粉过量,晨跑时直接栽在跑步机上,现在智能手环都有血压监测功能,比当年我偷吃人参果靠谱多了。

补救措施划重点 万一真被中药放倒了怎么办?记住三步急救法:立刻停服可疑药物,平躺抬高双腿,喝杯浓糖水,有条件的话含片西洋参切片,它能快速提升血容量,要是出现恶心呕吐千万别硬扛,赶紧打120才是正经事。

最后唠叨一句:中药不是零食,别拿身体试药效,那些祖传秘方、网络爆款,不如正规医院的脉枕靠谱,毕竟血压计上的数值,可比朋友圈的点赞真实多了,下次抓药前,记得先把病历本递给大夫,别让你的养生热情,变成身体的甜蜜负担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