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十人九胃"这话真不假,现在年轻人加班熬夜吃外卖,年纪轻轻就犯胃病,我邻居老张就是典型例子,去年查出来慢性胃炎,西药吃了一箩筐还是反复胀气隐痛,后来他找到中医馆的老大夫,开了三副中药喝着喝着居然见好了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折磨人的慢性病到底该咋用中药调。
其实古人管这叫"胃脘痛",老祖宗对付这毛病可有一套,关键得先分清楚你是哪种体质,寒热虚实搞错了等于白喝药,就像种庄稼得看土地,治胃病也得先辨阴阳,比如说你老是觉得胃里冷飕飕的,吃点凉的就疼,可能就是寒邪犯胃;要是烧心泛酸,舌头红得像火警灯,那可能是肝火犯胃。
说到具体药材,有几味可是千年验方里的常客,先说说黄芪,这味补气高手就像给胃黏膜穿盔甲,很多慢性胃炎患者舌苔白腻,动不动累得慌,这时候配点黄芪党参,再搭点陈皮砂仁,既能补气又不闷住脾胃,不过要注意,实热体质的人喝了可能会上火,就像柴火灶里再加把干草。
再说说蒲公英,这可是胃热患者的救星,有些朋友吃饱了就返酸烧心,嘴里发苦,这时候用蒲公英30克煮水当茶喝,比某些抑酸药还管用,但体寒的朋友要慎用,好比冰镇啤酒能爽一时,长期喝可伤阳气,最好配上生姜红枣中和寒性,就像给凉菜加个暖锅底。
还有延胡索这味止痛专药,胃痛发作时磨粉吞服,效果立竿见影,它就像胃里的止痛片,但比西药温和得多,记得我表姑妈以前疼得直冒冷汗,每次发作嚼点延胡索粉,半小时就能缓过来,不过这药不能长期吃,毕竟急则治标,缓需治本。
要说最经典的组合,还得数半夏泻心汤,这个两千年的古方到现在还在用,黄连黄芩清胃火,干姜半夏降逆气,人参甘草补中气,特别适合那些吃饱了胀气、饿了又隐痛的患者,就像打太极,寒热药物相互牵制,达到平衡状态。
除了煎药喝汤,药膳调理才是长久之计,小米山药粥就是养胃标配,每周喝三次,坚持一个月准见效,做法也简单:铁棍山药切段,小米煮开花,加点红糖调味,特别提醒千万别放大枣,这东西湿气重,胃不好的人越吃越胀。
有个细节很多人不知道,中药煎法直接影响药效,治胃病的药大多要小火慢熬,头煎用冷水浸泡40分钟,煮开后转文火咕嘟20分钟,二煎加水没过药面就行,两次混合分早晚喝,就像炖老母鸡,火候不到营养出不来。
说到禁忌,冷饮冰淇淋这些寒凉物必须拉黑名单,水果里西瓜梨子要少吃,想吃水果不如蒸个苹果,还有那个麻辣火锅,辣椒素刺激胃黏膜,吃完痛快半小时,难受两小时,实在馋了就用清水涮两下再吃。
最后说个实用小窍门:按揉足三里,这个穴位在外膝眼下四横指,每天看电视时按五分钟,相当于给胃做保健操,配合中脘穴(肚脐上四寸),两个穴位双管齐下,比吃保健品强多了。
写这么多不是让大家当医生,只是给受胃病折磨的朋友指条路,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建议先找靠谱中医把脉开方,毕竟千人千方,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,记住老话:胃病三分治七分养,按时吃饭少熬夜,比吃什么灵丹妙药都管用,大家有什么养胃妙招,欢迎在评论区交流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