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虚阳亢别慌!老中医推荐的5个经典方剂,收藏备用

一归堂 2025-05-08 科普健康 1608 0
A⁺AA⁻

"医生,我晚上睡不着、白天怕热又怕冷,是不是上火了?"
类似这样的疑问,十有八九和中医说的"阴虚阳亢"有关,现代人压力大、熬夜多,身体像漏水的桶——阴液(比如血液、津液)不断流失,阳气却像烧过头的柴火越烧越旺,结果就会出现心烦失眠、头晕耳鸣、手脚心发热、腰膝酸软等症状,今天咱们不聊理论,直接上干货,讲讲老中医们常用的5种调理方子,记得收藏!


先搞懂"阴虚阳亢"是啥感觉

简单来说就是身体里"水不足,火太旺"。

  • 半夜1-3点醒:肝火旺,阴血不够滋养肝脏;
  • 口干舌燥:唾液、胃阴被耗,像沙漠里缺水;
  • 头胀痛、眼干:肝阳上亢,气血往上冲;
  • 莫名急躁:虚火扰心,坐立不安。

很多人以为自己是"实火",狂喝凉茶反而伤胃,其实根本问题是"阴不制阳",得像浇水灭蜡烛一样边补阴边降火


5个经典方剂,对症才有效


知柏地黄丸:肾阴虚火旺的"灭火器"

适用症状:潮热盗汗、耳鸣遗精、小便发黄
配方特点: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知母、黄柏,既补肾阴又清虚火。
注意:脾胃虚寒(吃凉就拉肚子)的人慎用,否则越吃越怕冷。

老张是个程序员,连续加班后总感觉腰酸得像断了一样,晚上睡觉浑身冒虚汗,连枕头都湿透,中医给他开了知柏地黄丸,配合枸杞泡水,半个月后他说:"终于不用每天换床单了!"


天麻钩藤饮:肝阳上亢的"降压汤"

适用症状:头晕头痛、血压飙升、睡觉打呼噜
配方特点:天麻+钩藤平肝风,石决明、栀子清热,杜仲、桑寄生补肝肾。
注意:适合高血压患者,但体质虚弱者需配黄芪防气虚。

邻居李姐更年期后总说"脑袋嗡嗡响",一测血压160/100,老中医让她用天麻钩藤饮代茶饮,喝完头不晕了,连脾气都好了不少,秘诀是钩藤一定要后下(煮5分钟就行),不然药效大打折扣。


镇肝熄风汤:急脾气专属"镇定剂"

适用症状:突然头晕目眩、暴躁易怒、面红耳赤
配方特点:怀牛膝引血下行,龙骨、牡蛎镇惊安神,玄参、天冬滋阴。
注意:适合肝阳上亢急性期,好转后需换温和方子巩固。

有个快递小哥因长期熬夜送件,突然眼前发黑差点摔倒,大夫开镇肝熄风汤,特别叮嘱麦芽和茵陈要现熬现喝,不能隔夜,喝了三天,他说:"整个人从火山变温泉了!"


一贯煎:熬夜族的"急救水"

适用症状:眼睛干涩、胁肋胀痛、月经量少
配方特点:沙参、麦冬养肺胃之阴,当归、生地补肝血,枸杞明目。
注意:加冰糖调味更好喝,但糖尿病人用木糖醇替代。

90后设计师小美经常通宵改稿,后来眼睛干到戴不了隐形眼镜,她按一贯煎配方煮茶,每天盯电脑前放一杯,两周后感叹:"原来眼药水不如养生茶管用!"


六味地黄丸加减方:万金油调法

基础版:熟地、山萸肉、山药补肝脾肾三脏;
升级版

  • 加麦冬、五味子:治心慌口渴(如生脉饮);
  • 加丹皮、茯苓:祛湿热(适合舌苔黄腻者)。

这方子堪称"百搭款",但别盲目吃!比如湿气重的人(舌苔厚腻)直接吃可能拉肚子,得让医生帮你"量身定制"。


吃药不如会养生,3个习惯比方子管用

  1. 睡前搓脚心:涌泉穴是肾经起点,搓到发热能引火归元;
  2. 多吃黑紫色食物:黑豆、桑葚、紫菜帮补肾阴,辣椒、羊肉少吃;
  3. 午时小憩15分钟:心经当令时闭目养神,胜过凌晨乱补药。

划重点:阴虚阳亢不是绝症,但拖久了可能引发慢性胃炎、高血压甚至中风,与其到处试偏方,不如找个靠谱中医望闻问切,好方子+好习惯=健康buff双倍加成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