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沟里长出来的"灭火器"
前些天回乡下探亲,看见邻居张婶在院角摘了一大把暗绿色的草,我凑近瞧着新鲜,随口问了句:"婶子采的这是啥?"她笑着露出缺了颗牙的嘴:"这是苦草啊!你小时候上火嗓子疼,你妈没给你煮过苦草水么?"
这话倒是勾起了回忆,二十年前每到惊蛰前后,我妈总爱去田埂揪这种叶子皱巴巴的野草,根茎掐断时冒出的白汁沾在手上,半天都洗不掉,当时只觉得这草苦涩得呛人,哪知道它竟是老辈人眼里的"天然消炎药"。
苦草到底是何方神圣
苦草学名败酱草,在南方的山坡、溪边、菜园子里随处可见,这草长得不起眼,细碎的绿叶像锯齿,开小花时带着淡黄色花穗,最特别的是它的根茎,掰开时能拉出黏稠的白丝,闻着有股类似蒲公英的清香,嚼起来却苦得让人打颤。
村里老人常说"苦口良药",这话在苦草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,别看它长相普通,《本草纲目》里早有记载,这草能"清热解毒、消肿排脓",现代研究也发现,它含有的黄酮类物质确实有抗菌消炎的作用,堪称大自然馈赠的"抗生素"。
祖辈相传的土方子
在缺医少药的年代,庄户人用苦草治毛病的法子可多了,小孩儿高烧不退,抓一把鲜草煮水,加冰糖调味,喝两次就能退烧,年轻人熬夜上火,摘几片叶子嚼出汁,第二天喉咙肿痛准好一大半。
我表姑专拿它治"蛇缠腰",去年她腰上长带状疱疹,医院开的药膏见效慢,她硬是忍着疼,每天捣烂苦草敷在红肿处,不到一周就结痂了,当然这些土方子不能全信,但苦草的解毒功效确实经得起验证。
城里人的养生新宠
现在城里中药房的苦草卖得可俏了,我认识的一位茶艺师,专门用它配凉茶,苦草搭配金银花、甘草,再加两粒枸杞,煮出来的茶汤碧绿透亮,她说这茶能解火锅的燥,消熬夜的火,比奶茶店的降火茶健康多了。
更有意思的是用它做药膳,广东人爱拿苦草炖老鸭,说是能中和鸭子的腥臊,我试过在排骨汤里放几段晒干的苦草,汤头确实多了几分草木清香,喝完整个人清爽不少,不过要掌握火候,煮超过半小时草味就会发涩。
使用禁忌与辨别窍门
虽说苦草好处多,但也不是人人适合,体寒怕冷的人要少用,孕妇更要忌口,有人用新鲜苦草泡茶后拉肚子,就是没注意体质问题,建议初次尝试先从少量开始,观察身体反应。
辨别苦草也有讲究,正宗的叶片背面有薄绒毛,晒干后断面呈淡绿色,要是叶子油亮光滑,八成是打过农药的大棚货,最好挑清明节前后现采的,这时候药效最浓,晒干后放玻璃罐里保存,两年都不坏。
现代研究的新发现
别小看这毫不起眼的野草,科研人员在它身上发现不少宝贝,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明显,还能促进伤口愈合,有化妆品厂拿它做祛痘精华,据说能控油消炎还不刺激。
不过最让我惊喜的,是看到有农业专家培育改良品种,现在的苦草经过选育,苦味减了三成,药效反而提升,或许过不了多久,这种曾经的"杂草"真能成为全民养生的新选择。
结束语
下次去郊外踏青,不妨留意脚边的苦草,这满山遍野的"天然药库",可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藏,若是真生病了还是要看医生,这些民间智慧权当日常保健的参考,毕竟再好的草药,也比不上科学的治疗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