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中药里的那些"怪名字",黑丑绝对算得上是个中翘楚,第一次听到这名字的人,十有八九会以为是某种暗黑料理或是神秘毒药,但其实它不仅是正儿八经的中药材,还是个有着千年历史的"肠道清道夫",今天咱们就唠唠这个让人忍俊不禁的中药界"丑角"。
名字虽丑来历有趣
黑丑这名字听着像个外号,其实大有学问。"黑"指的是种子外壳颜色乌黑发亮,"丑"在中药命名里特指牛蒡属植物,老辈人常说"良药苦口",这黑丑倒是把外形和疗效都写进了名字里——别看长得不起眼,却是调理肠胃的高手。
这味药的学名叫"牵牛子",因果实形状像小喇叭,民间又叫"喇叭花籽",有意思的是,它在北方常被叫做"黑丑",到了南方则多称"白丑"(表皮灰白色),不过甭管黑丑白丑,药房师傅一听就懂,都是指着同一种药材。
肚子里的"清洁工"
要说黑丑最拿手的本事,还得数它对付便秘的功夫,这小家伙含有特有的树脂成分,进到肠道就像个勤劳的小刷子,既能软化便便,又能促进肠子蠕动,老中医开方时,遇上大便干结得像羊粪蛋的情况,总会配上几钱黑丑。
不过可别小看这几颗黑不溜秋的种子,用量大有讲究,一般3-6克就能见效,剂量过了反倒容易闹肚子,记得小时候邻居张大爷便秘,自己翻药书抓了大把黑丑泡水喝,结果跑厕所跑到腿软,从此见到这黑籽就摇头。
水肿患者的福音
除了通便,黑丑还是隐形的"抽水机",它能帮着身体排出多余水分,对水肿、胀满特别有效,有些更年期阿姨早上起来眼皮肿得像核桃,老中医就会在健脾方子里添点黑丑,帮助利水消肿。
前阵子我表姐怀孕后期脚肿得鞋都穿不上,老中医开了个方子,里面就有炒黑丑,不过特别强调得用纱布包着煮,生怕那些小棱角划伤口腔,后来听她说效果真不错,脚丫子总算能塞进鞋子里了。
虫积腹痛的克星
在抗生素还没普及的年代,黑丑可是驱虫界的隐藏高手,特别是小孩肚子里有蛔虫,老中医常把黑丑和使君子配伍,做成打虫小药丸,现在虽然用得少了,但某些偏远地区还在沿用这个土方子。
去年回老家探亲,村口王大夫还说起个趣事:有个娃总喊肚子疼,家长以为长蛔虫,喂了黑丑水,结果孩子拉出来的全是没消化的瓜子壳,闹了个大笑话,不过这也说明黑丑确实能促进肠道排空。
外用也有妙招
这黑丑不光内服有门道,外敷更是有绝活,新鲜种子捣碎敷淋巴结肿大,能消淤散结,村里老人都知道,被毒虫咬了,摘几颗黑丑捏出汁液涂伤口,比风油精还管用。
不过要提醒一句,这玩意儿外壳带刺,直接敷皮肤可得小心,最好用纱布隔着,免得没治好病先扎一身刺,就像我二舅当年逞强直接嚼黑丑,结果上颚被划得通红,三天没法好好吃饭。
这些坑千万别踩
虽说黑丑是个好东西,但乱用容易出问题,孕妇看见要绕道走,这药性太猛可能伤胎气,体质虚寒的人也得慎用,本来就怕冷拉肚子的,再吃这个怕是要抱肚兜过冬。
最要紧的是别自行长期服用,隔壁李婶听说黑丑治便秘,连着喝了一个月,结果肠道懒洋洋地不想自己动了,去看中医才晓得,这药适合救急不能养生,把肠子惯坏了可就麻烦了。
认准正品有诀窍
市面上的黑丑鱼龙混杂,想买到好货得瞪大眼睛,正宗的黑丑应该是三棱形的小子,表面灰黑发亮,闻着有股淡淡的草腥气,要是碰上特别光滑圆润的,八成是硫磺熏过的劣货。
建议去正经药店买,别在旅游区图新鲜买所谓"野生黑丑",前年我去山区玩,买了袋路边摊的黑丑,回家发现全是发霉的坏籽,白花了冤枉钱不说,扔了还污染垃圾桶。
这枚其貌不扬的小黑籽,从宋朝《本草纲目》就开始救人治病,虽然名字带着自嘲的幽默,但该有的本事一点都不含糊,不过再好的灵丹妙药,也得听大夫的话按规矩来,毕竟咱们调理身体,求的是细水长流,可不是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