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天一到,很多人就开始咳嗽、咳痰,尤其是那些体质偏寒的人,更是深受其扰,中医里有很多经典的中药和方剂可以帮助我们祛寒化痰,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。
什么是寒痰?
寒痰是中医里的一种病理产物,通常表现为咳嗽、咳痰清稀色白,伴有胸闷、气短等症状,在寒冷的季节里,这种症状尤为明显,寒痰的形成与体内阳气不足、外感风寒有关,因此治疗时需要温阳散寒、化痰止咳。
常用的祛寒痰中药
-
干姜:干姜是生姜晒干后的成品,性味辛热,归脾、胃、肾、心、肺经,它具有温中散寒、回阳通脉、燥湿消痰的功效,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、泄泻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,干姜还能温肺化饮,适用于寒痰咳嗽的情况。
-
细辛:细辛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,具有祛风散寒、通窍止痛、温肺化饮的功效,它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、头痛、牙痛等症状,对于寒痰咳嗽的患者来说,细辛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。
-
半夏:半夏是一种常用的化痰止咳平喘药,具有燥湿化痰、降逆止呕、消痞散结的功效,它常用于治疗湿痰寒痰、咳喘痰多、呕吐等症状,半夏还可以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,如小青龙汤中的半夏就是用来温肺化饮、止咳平喘的。
-
陈皮:陈皮是橘子皮经过干燥处理后的产物,具有理气健脾、燥湿化痰的功效,它常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证、呕吐、呃逆等症状,对于寒痰咳嗽的患者来说,陈皮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。
-
茯苓:茯苓是一种利水渗湿药,具有利水消肿、渗湿健脾、宁心的功效,它常用于治疗水肿尿少、痰饮眩悸等症状,茯苓还可以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,如苓桂术甘汤中的茯苓就是用来温化痰饮、健脾利湿的。
-
甘草:甘草是一种补益药,具有益气补中、润肺止咳、清热解毒的功效,它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、倦怠乏力、心悸气短等症状,甘草还可以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,如炙甘草汤中的甘草就是用来益气滋阴、通阳复脉的。
-
桂枝:桂枝是肉桂树的嫩枝,具有发汗解肌、温通经脉、助阳化气的功效,它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、脘腹冷痛等症状,桂枝还可以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,如麻黄汤中的桂枝就是用来发汗解表、宣肺平喘的。
-
紫菀:紫菀是一种化痰止咳平喘药,具有润肺下气、消痰止咳的功效,它常用于治疗风寒咳嗽、喉痹咽痛等症状,紫菀还可以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,如款冬花汤中的紫菀就是用来润肺下气、止咳化痰的。
-
款冬花:款冬花是一种化痰止咳平喘药,具有润肺下气、止咳化痰的功效,它常用于治疗新久咳嗽、肺痿劳嗽等症状,款冬花还可以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,如苏子降气汤中的款冬花就是用来润肺下气、止咳化痰的。
-
苏子:苏子是一种化痰止咳平喘药,具有降气化痰、止咳平喘、润肠通便的功效,它常用于治疗痰壅气逆、咳嗽气喘等症状,苏子还可以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,如三子养亲汤中的苏子就是用来降气化痰、止咳平喘的。
经典的祛寒痰方剂
-
小青龙汤:小青龙汤由麻黄、桂枝、干姜、细辛、五味子、白芍、半夏、炙甘草组成,具有解表散寒、温肺化饮的功效,它常用于治疗外寒内饮证,症见恶寒发热、头身疼痛、无汗、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、胸痞、或干呕、或痰饮喘咳、不得平卧、或身体疼重、头面四肢浮肿、舌苔白滑、脉浮等。
-
苓桂术甘汤:苓桂术甘汤由茯苓、桂枝、白术、炙甘草组成,具有温化痰饮、健脾利湿的功效,它常用于治疗中阳不足之痰饮,症见胸胁支满、目眩心悸、短气而咳、舌苔白滑、脉弦滑等。
-
三子养亲汤:三子养亲汤由苏子、白芥子、莱菔子组成,具有降气化痰、止咳平喘的功效,它常用于治疗痰壅气逆证,症见咳嗽气喘、痰多色白黏稠不易咳出等。
-
二陈汤:二陈汤由半夏、橘红、茯苓、炙甘草、生姜组成,具有燥湿化痰、理气和中的功效,它常用于治疗湿痰证,症见咳嗽痰多、色白易咳、恶心呕吐、胸膈满闷、肢体困重、头眩心悸、舌苔白腻或厚腻、脉滑等。
-
苓甘五味姜辛汤:苓甘五味姜辛汤由茯苓、甘草、干姜、细辛组成,具有温肺化饮的功效,它常用于治疗寒饮咳嗽,症见咳痰清稀色白量多、胸膈满闷不舒、舌苔白滑等。
-
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: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由茯苓、甘草、干姜、细辛、半夏、杏仁组成,具有温肺化饮、止咳平喘的功效,它常用于治疗寒饮咳嗽兼有气喘者,症见咳痰清稀色白量多、胸膈满闷不舒、气喘等。
-
苓甘五味姜辛半杏大黄汤:苓甘五味姜辛半杏大黄汤由茯苓、甘草、干姜、细辛、半夏、杏仁、大黄组成,具有温肺化饮、泻热逐瘀的功效,它常用于治疗寒饮夹热证,症见咳痰黄稠而量多、胸膈满闷不舒等。
-
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: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由茯苓、甘草、干姜、细辛、半夏、杏仁、大黄组成,具有温肺化饮、泻热逐瘀的功效,它常用于治疗寒饮夹热证,症见咳痰黄稠而量多、胸膈满闷不舒等。
-
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朴杏枳实汤: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朴杏枳实汤由茯苓、甘草、干姜、细辛、半夏、杏仁、大黄、厚朴、枳实组成,具有温肺化饮、泻热逐瘀的功效,它常用于治疗寒饮夹热证,症见咳痰黄稠而量多、胸膈满闷不舒等。
-
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朴杏枳实半夏汤: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朴杏枳实半夏汤由茯苓、甘草、干姜、细辛、半夏、杏仁、大黄、厚朴、枳实组成,具有温肺化饮、泻热逐瘀的功效,它常用于治疗寒饮夹热证,症见咳痰黄稠而量多、胸膈满闷不舒等。
如何预防寒痰?
-
注意保暖:冬天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,尤其是头部和脚部,避免受凉。
-
饮食调理: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,如羊肉、鸡肉等,少吃生冷食物,可以多吃一些具有化痰作用的食物,如梨、百合等。
-
适当运动: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,提高抵抗力,但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。
-
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:早睡早起,避免熬夜,保持心情舒畅。
祛寒痰的方法有很多,关键是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