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我们来聊聊中医脉象中的“动脉”,中医脉象学是中医学中一个非常独特且重要的部分,通过触诊脉搏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,而“动脉”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脉象,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临床意义。
什么是动脉?
在中医理论中,动脉有两层含义,动脉被定义为经脉搏动应手处,意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路径,它与十二经脉相关联。《难经·一难》中提到:“十二经皆有动脉。”这表明动脉不仅是经脉的一部分,而且是经脉搏动的重要体现。
动脉还指代一种脉象,表现为脉搏滑数有力,手感如同豆粒般跳动,但其搏动的范围较小,且节律不够均匀。《脉经》中描述:“动脉见于关上,无头尾,大如豆,厥厥然动摇。”这种脉象通常出现在关部,感觉像豆子一样跳动,但范围较小,节律不均。
动脉的临床意义
-
主病痛与惊 动脉的主病主要包括疼痛和惊恐,当一个人的脉搏出现动脉时,往往意味着他正在经历剧烈的疼痛或精神上的恐惧。《脉经》中提到:“动脉见于关上,主痛与惊。”这意味着如果动脉出现在关部,可能预示着患者有严重的疼痛或惊恐症状。
-
少阴动甚妊子 在女性身上,动脉的出现还可能预示着怀孕,这是因为孕妇的脉搏通常会比较滑数有力,类似于动脉的表现,古代医书中有“少阴动甚妊子焉”的说法,意思是如果女性的少阴脉(即手腕内侧的寸口脉)出现动脉,可能是怀孕的信号。
-
其他病症 除了疼痛和惊恐外,动脉还可能与其他一些病症有关,左寸动脉可能预示惊悸,左关动脉可能预示拘挛生,左尺动脉可能预示遗精病随之,右寸动脉可能预示自汗等,这些病症都可以通过观察动脉的出现部位和特征来进行初步判断。
如何辨别动脉?
要准确辨别动脉,需要掌握一定的中医脉诊技巧,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方法:
-
选择合适的切脉部位 中医通常选择桡动脉作为切脉的部位,因为它位于手腕内侧,比较容易触及,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相应的切脉部位,如头痛可以选择颞动脉,胸痛可以选择乳内动脉等。
-
注意脉搏的感觉 动脉的特点是脉搏滑数有力,手感如同豆粒般跳动,在切脉时,应该轻轻按压脉搏,感受其跳动的力度和节奏,如果脉搏感觉滑数有力且跳动明显,可能就是动脉的表现。
-
结合其他症状进行判断 仅仅依靠脉搏的感觉是不够的,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来进行综合判断,如果患者同时出现剧烈疼痛或惊恐的症状,那么动脉的出现就更加具有诊断意义。
动脉与其他脉象的关系
在中医脉象学中,动脉并不是孤立存在的,它与其他脉象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-
弦脉 弦脉的特点是脉搏挺直而长,如同琴弦一般,弦脉通常与肝胆疾病有关,因为肝胆的功能失调会导致气机不畅,从而引起弦脉的出现。
-
紧脉 紧脉的特点是脉搏紧张有力,如同绷紧的绳索,紧脉通常与寒邪侵袭有关,因为寒邪会使血脉收缩,从而导致紧脉的出现。
-
缓脉 缓脉的特点是脉搏缓慢无力,如同流水一般,缓脉通常与脾胃虚弱有关,因为脾胃虚弱会导致气血不足,从而引起缓脉的出现。
-
芤脉 芤脉的特点是脉搏浮大而软,如同葱管一般,芤脉通常与气血两虚有关,因为气血两虚会导致血脉空虚,从而引起芤脉的出现。
-
革脉 革脉的特点是脉搏浮大而弦硬,如同皮革一般,革脉通常与气血两虚兼有实邪有关,因为气血两虚会导致血脉空虚,而实邪则会使血脉紧张,从而引起革脉的出现。
动脉的现代研究进展
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现代研究开始关注中医脉象学,通过对动脉的研究,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。
-
动脉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研究发现,动脉的出现与血液循环的变化密切相关,当人体的血液循环出现问题时,动脉就会出现相应的变化,动脉硬化会导致动脉的弹性下降,从而引起脉搏的变化。
-
动脉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研究表明,动脉的出现还与神经系统的状态有关,当人体的神经系统受到刺激时,动脉就会出现相应的变化,焦虑和恐惧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,从而导致动脉的出现。
-
动脉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研究发现,动脉的出现还与内分泌系统的状态有关,当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时,动脉就会出现相应的变化,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导致代谢率增加,从而引起动脉的出现。
中医脉象学中的动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脉象,它不仅反映了人体的健康状况,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疾病的线索,通过学习和掌握动脉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,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中医脉诊技术为患者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