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些天在小区遛弯,看见张阿姨拎着菜篮子急匆匆往社区诊所跑,一问才知道,她这半年总犯个难言之隐——动不动就大小便失禁,这毛病让她不敢出远门,连跳广场舞都怕出洋相,看着她愁眉苦脸的样子,我突然想起老家舅舅说过的几个中药方子......
要说这事儿,真不是现代医学的专利,咱们老祖宗对付这类"漏症"可有绝招,中医把这种情况叫做"膀胱不固",讲究的是整体调理,就像修补漏水的桶,光堵窟窿不行,得把整个木箍都扎紧实了。
先说说最常见的气虚型失禁,这种多发生在产后女性或者上了年纪的人身上,典型症状是稍微劳累就控制不住,这时候要用补中益气汤打底,黄芪30克、党参15克、白术12克,这三味药就像给膀胱装了个加压泵,我舅妈当年就是喝这个方子好的,现在抱孙子都不担心漏尿。
要是夜里频繁起夜还失禁,八成是肾阳不足,老中医常开缩泉丸加减:益智仁15克、乌药9克、山药30克,这三味药煮出来的汤,喝着有点像五谷豆浆,连喝半个月,很多患者都说像换了个新膀胱,不过要注意,阴虚火旺的人得把山药换成石斛,不然容易上火。
最麻烦的是湿热下注型的,这类病人往往舌苔黄腻,小便还有灼痛感,记得去年邻居王叔就是这种情况,老中医给他开了八正散加味:车前草30克、瞿麦12克、萹蓄15克,再加点滑石粉,喝药那几天他整天跑厕所,开始我还以为是药效不好,谁知道三天后反而清爽了,原来是在排湿热。
说到这儿您可能要问,这些方子安全吗?去年我带父亲看中医时专门问过,老大夫说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就像钥匙开锁,得对上体质才能见效,比如脾虚湿重的要加茯苓、薏苡仁;肝郁气滞的配点柴胡、香附,最关键的是要守方,别今天听说这个方子好,明天又换那个方子,那样神仙药也白搭。
现在市面上有些中成药挺方便的,像缩泉丸胶囊、补中益气丸,但最好先找中医把脉,我表姐图省事直接吃成药,结果拉肚子拉得脱水,原来她脾胃虚寒根本受不住那些凉性药,所以说中药不是零食,得遵医嘱按疗程吃。
平时保养也有窍门,我奶奶以前教过个土方法:每天用艾叶煮水泡脚,泡到脚脖子发红,坚持一个月能温补阳气,还有个小偏方是用五倍子研末调醋敷肚脐,这招对付临时应急特别管用,我同事出差时候就用这个顶过场。
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,好多年轻姑娘也来看这个病,有个瑜伽教练私底下跟我说,自从练了高温瑜伽就开始漏尿,西医说是盆底肌松弛,后来吃中药配合凯格尔运动,三个月就改善了,所以说啊,这病不分年龄,关键要及时调理。
写到这里,突然想起张阿姨前两天碰见我,神神秘秘塞给我包核桃,她说按照我给的方子喝了一个月,现在敢跟姐妹们去周边游了,看着老太太脸上的笑容,忽然觉得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些药方,真是救人无数的宝贝,不过还是要提醒大家,吃药前千万找正规中医辨证,毕竟每个人体质不一样,别自己瞎琢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