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别名大全之皮类,这些藏在名字里的养生智慧

一归堂 2025-05-08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为什么中药皮类药材多别名?

走在中药房总能看到"陈皮""丹皮"的标签,可老师傅口中常蹦出"橘皮""牡丹根皮"这类接地气的叫法,其实很多皮类中药都有多个别名,这背后藏着千年中医药文化的密码——有的源于民间俗称(如桂皮最早叫"肉桂皮"),有的取自药用部位特征(如"厚朴"因树皮厚而得名),还有的承载着地域文化(如关榆皮产自山海关外),掌握这些别名不仅能看懂古方,更能在买菜时擦亮眼睛挑到好药材。

常见皮类中药别名解码

陈皮家族:橘子全身都是宝

  • 广陈皮:广东新会柑的晒干果皮,表面油室像满天星
  • 橘红:未成熟青橘的外层果皮,化痰止咳有奇效
  • 橘白:去掉红色油室的内层白皮,健脾和胃最拿手
  • 蜜饯陈皮:超市零食区常见的九制陈皮,其实是药食同源的好物

桂皮兄弟连:厨房里的中药大将

  • 官桂:肉桂树靠近根部的干燥树皮,炖肉去腥的秘密武器
  • 板桂:老年肉桂树剥下的大块桂皮,含挥发油量最高
  • 桂枝:肉桂树的嫩枝,风寒感冒煮水喝比姜茶还管用
  • 锡兰桂皮:进口品种香气更清冽,适合做苹果派

桑白皮三重奏:从蚕匾到药罐

  • 桑根白皮:趁鲜刮掉外层黄皮的纯白内皮,利水消肿首选
  • 蜜炙桑白皮:蜂蜜拌炒后专治肺热咳嗽,小孩尤其受用
  • 桑皮炭:炒成炭黑色能止血,妇科崩漏常用

冷门但好用的皮类良药

秦皮:西北荒漠的护眼专家

  • 苦枥皮:陕西老乡称其为"土甘草",熬水洗眼治红眼病
  • 梣皮:折断时流出的黄色汁液能染布,古代当天然染料用
  • 鉴别窍门:断面可见年轮状纹理,泡水显蓝色荧光的是正品

合欢皮:解郁安神的花树外衣

  • 夜合皮:古人认为合欢昼开夜合,故称"夜合花树皮"
  • 绒花树皮:未老化的树皮布满细绒毛,泡酒治风湿骨痛
  • 使用注意:孕妇忌服,过量可能引起嗜睡

海桐皮:南方古墙边的跌打圣手

  • 刺桐皮:福建老宅院墙上常见,捣烂敷肿毒立竿见影
  • 空桐皮:因其树干中空得名,煎汤熏洗治湿疹奇痒
  • 趣味知识:古代科举考生常佩此物,寓意"高中空心"

容易混淆的皮类药材辨析

名称 正品特征 常见伪品 鉴别要点
牡丹皮 断面粉性足,嚼之发涩 地骨皮(枸杞根皮) 尝味:牡丹皮苦中带酸,地骨皮纯甜
地骨皮 表面粗糙有纵裂纹 香加皮(有毒) 闻味:地骨皮无臭,香加皮浓烈香气
五加皮 气微香,断面淡棕色 香加皮(萝藦科) 浸泡试验:五加皮水浸液不产生泡沫

皮类药材妙用锦囊

  1. 家庭应急方
  • 烫伤立即用西瓜翠衣(新鲜西瓜皮)敷患处
  • 吃撑了嚼鲜橘皮缓解腹胀
  • 蚊虫叮咬捈芦荟表皮凝胶
  1. 药膳食谱
  • 冬瓜皮+玉米须煮水:夏日消暑第一饮
  • 柚子皮糖:九制后止咳化痰胜过西药
  • 苹果皮煲汤:果胶含量高,糖尿病人也能喝
  1. 美容秘方
  • 葡萄籽皮粉+酸奶敷脸:抗氧化堪比维生素E
  • 石榴皮煮水洗头:白发转黑偏方(需长期坚持)
  • 桃树胶(树脂)+阿胶:自制桃花姬的秘诀

采收保存有门道

老药工常说:"春收槐,夏采椿,秋剥桂,冬剐桑",皮类药材讲究"生取熟用",比如杜仲要在春夏之际趁着树液流动时采剥,此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,家庭存放要密封防潮,陈皮建议每年翻晒两次,发现长毛要及时剔除变质部分。

下次抓药时不妨多问问药师别名,你会发现中药世界顿时亲切许多,就像邻居张婶说的:"以前总觉得中药材神秘,现在知道橘皮就是吃剩的橘子干的,突然就觉得老祖宗的智慧就在身边。"记住这些皮类药材的小名,逛菜市场都能顺手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