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身边不少朋友都在抱怨嗓子疼、牙龈肿,跑医院挂水又嫌麻烦,其实老祖宗早就给咱们准备好了"消炎药方",那些藏在中草药里的天然成分,可比西药温和多了!今天就带大家认识几位中药界的"消炎高手",下次喉咙不舒服别再只想着吃头孢了。
黄芩:千年护肝将军的抗炎绝技
在中药铺的抽屉里,黄芩总是散发着特有的清香,这味被《神农本草经》列为上品的药材,可是实打实的"抗炎元老",它含有的黄芩苷就像个智能灭火器,见到身体里有炎症信号就冲上去灭火,最妙的是它专挑关节痛、肠炎这种"闷烧火"下手,不像西药抗炎药那样不分青红皂白。
记得去年邻居王叔风湿发作,膝盖肿得亮晶晶的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黄芩打头阵,配合着薏苡仁煮水喝,才三天功夫,原本走路都吃力的王叔就能下楼遛弯了,不过要提醒的是,黄芩性寒,脾胃虚寒的朋友得像吃冰棍一样适量,最好搭着生姜红枣一起用。
金银花:清热解毒界的百搭选手
要说人见人爱的消炎草,金银花必须拥有姓名,这朵忍冬科植物的花蕾,含着绿原酸、木犀草苷这些听起来就很厉害的成分,它们就像身体里的巡逻兵,发现细菌感染就集体出击,偏偏对正常细胞秋毫无犯。
我闺女上幼儿园那会儿总上火,咽喉肿痛是家常便饭,后来婆婆学了个土方子:金银花5克加薄荷3片,沸水泡成淡绿色茶汤,小孩子当饮料喝着玩,居然把反复发炎的扁桃体驯服了,不过新鲜采摘的金银花效果最佳,药店买的干品可得仔细闻闻有没有霉味。
板蓝根:病毒克星的双面人生
说到抗病毒消炎,板蓝根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,它所含的靛玉红就像个精准导弹,专门打击流感病毒、疱疹病毒这些坏家伙,但很多人不知道,鲜板蓝根和制成品效果差挺多,自己挖来的野板蓝根捣汁外敷,对付带状疱疹特别灵验。
前年办公室流感肆虐,我照着老中医的法子,把板蓝根茎叶熬成浓汁,兑着蜂蜜当预防茶喝,结果整个冬天就我一人没中招,倒是贪杯的同事喝太多闹肚子——这药草虽好,可不能当饭吃啊!
鱼腥草:自带消毒功能的野菜王
云贵川的朋友应该很熟悉这股特殊的气味,鱼腥草的抗菌实力和它的臭味成正比,它含有的癸酰乙醛堪称天然抗生素,肺炎球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遇见它都得绕道走,最绝的是新鲜鱼腥草捣烂外敷,痔疮肿痛、毛囊炎这些尴尬毛病都能搞定。
我家冰箱常年备着焯过水的鱼腥草,夏天凉拌冬天炖汤,有次老公应酬喝酒起了满嘴燎泡,我把晒干的鱼腥草泡水给他漱口,第二天水泡就瘪下去大半,不过初次尝试的最好从少量开始,这味道确实需要适应适应。
穿心莲:苦口良药的消炎哲学
别看穿心莲长得像个野草,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"中药抗生素",内酯类成分让它对呼吸道感染特别在行,扁桃体化脓时含片穿心莲,比含西洋参片还管用,有趣的是这草药名字大有深意——心火旺的人服用后,就像给心脏穿了件清凉外衣。
记得装修那阵子粉尘太大,呼吸道总痒痒的,老药师教我用穿心莲叶子泡茶,加点冰糖压苦味,连喝三天,喉咙那种卡着痰的感觉真就消失了,但要避开饭后立即喝,容易刺激胃黏膜。
蒲公英:遍地黄金的利尿消炎药
春天郊游时,很多人都会采几颗蒲公英吹着玩,其实这不起眼的小黄花才是真正的"尿路清洁工",对泌尿系统感染有奇效,它含有的咖啡酸就像个管道疏通剂,带着炎症产物顺着小便排出去。
我闺蜜怀孕时不敢乱吃药,膀胱炎发作疼得直哭,老中医开了蒲公英煎剂,让她当茶喝,两天时间,原先血尿的症状就缓解了,不过要选叶片完整的鲜品,开花后的蒲公英药效可就大打折扣了。
秦皮:树皮里的抗痢疾专家
别小看榆树、槐树这些寻常树木,它们的树皮可是止泻消炎的宝贝,秦皮里的七叶苷就像肠道护卫队,痢疾杆菌见了都要抖三抖,过去民间治拉肚子,常用秦皮炒炭研末,拌红糖冲服,效果堪比黄连素。
去年自驾去西北,水土不服闹肚子,当地老乡给了我个偏方:秦皮30克加山楂20克,砂锅熬出红棕色药汤,喝下去不到半小时,肠鸣腹泻就止住了,不过树皮类药材要彻底浸泡清洗,防止农药残留。
败酱草:化腐生肌的外伤圣手
要是不小心磕破腿流脓了,老一辈都会去田埂揪一把败酱草,这名字听着不吉利,却是金疮药的主要成分,它含有的齐墩果酸能促进伤口愈合,新鲜的全草捣烂外敷,比碘伏还管用还不刺痛。
上个月切菜划伤手指,我妈硬是不让我用创可贴,她采来败酱草嫩叶,嚼碎敷在伤口上,拿纱布缠着,别说,两天就结痂了,还没留疤,不过这草药性偏凉,体寒的人还是少用为妙。
这些中药界的消炎高手,个个都有独门绝技,不过要记住,它们虽然温和也不是糖果,得对症使用才能见效,像是黄连治胃炎,公英消尿路炎,弄混了反而耽误病情,现在药店有很多中成药冲剂,但要想发挥最大药效,最好还是找中医师把脉开方,毕竟老祖宗留下的智慧,讲究的就是个辨证施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