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老中医提起"儿茶",朋友说这味药专治嗓子疼,奶奶说能止泻,药店老板却说它能治外伤,这名字听起来像茶叶,但又不是咱们常喝的绿茶红茶,到底藏着什么玄机?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味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中药——儿茶。
儿茶到底是个啥?
第一次见儿茶的人都会被它的外形惊到,这黑褐色的方块状东西,表面还泛着油亮的光泽,活脱脱像个浓缩版的巧克力砖,凑近闻闻,带着股特殊的苦涩味,完全不像是茶叶的清香,其实人家和茶叶八竿子打不着,人家是豆科植物的心材分泌物。
要说这来历可有意思了,儿茶树被砍伤后,伤口会渗出金黄色的汁液,这些汁液遇到空气慢慢凝固,最后变成黑褐色的硬块,采集工人得像收集琥珀似的,等着树脂一点点凝结,少说也得几个月才能形成合格的药材,这种靠"伤口"得来的药材,在中药里也算独一份了。
从古至今的妙用
别看儿茶现在坐冷板凳,古代可是实打实的明星药材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专门给它留了位置,说它能"清膈上热痰,化痰生津",古人用得最溜的就是治疗口腔溃疡,拿纱布蘸点药粉往溃疡处一抹,第二天就能正常吃饭。
在东南亚地区,儿茶还是家家户户的看家药,小孩拉肚子,长辈掰下一小块煮水;妇女月经不调,配点当归熬汤;就连铁匠烫伤,也是抓把儿茶粉敷伤口,这种万能选手的属性,让它在缺医少药的年代成了救命仙丹。
现代人该怎么用?
现在药店买的儿茶都是加工过的"豆腐块",使用前得先用刀背捣碎,最常见的用法是含服,慢性咽炎患者每天含一小片,就像吃润喉糖似的,不过初次尝试可得悠着点,这玩意儿苦得能让你怀疑人生。
要是碰上外伤出血,儿茶就变身天然止血剂,记得要先清理伤口,把药粉撒上去,血止得快还不结痂,但新鲜伤口千万别用,刺激性太大,够你酸爽半小时,最神奇的是用它治口腔溃疡,睡前抹一点,第二天起来虽然溃疡还在,但那种灼痛感真的减轻大半。
这些坑千万别踩
别看儿茶百搭,但不是谁都能吃,脾胃虚寒的人要绕道走,这东西寒性重,拉肚子期间吃等于雪上加霜,孕妇更是碰不得,搞不好会影响胎儿,最要命的是别和金属容器打交道,否则药效全打折。
市面上假货也不少,有些不良商家用染料冒充,记住正宗儿茶遇水就变黄,假的泡一天还是清水,买的时候掐一小块,真品断面像巧克力般细腻,假货往往发脆带渣。
厨房里的隐藏技能
懂行的主妇都知道,儿茶其实是厨房秘密武器,炖牛肉时放一小块,肉质软烂得离谱,做川贝炖雪梨时加片儿茶,止咳效果翻倍,最绝的是煮普洱茶时丢一小块,那口感立马变得醇厚无比,堪称古代版茶叶伴侣。
这味穿越千年的中药,现在还活跃在凉茶铺、中药房、东南亚市集,下次嗓子冒烟时,不妨试试这黑乎乎的小方块,说不定会让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,具体怎么用还是得问过大夫,毕竟再神的药也有它的脾气不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