猪板油竟是中药宝?这些功效中医都在偷偷用!

一归堂 2025-05-08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"这玩意儿扔了十多年,没想到比人参还补!"
邻居李姐最近总跟我念叨这句懊悔的话,事情起源于她给咳嗽半年的老妈炖了锅"秘方汤"——主角就是被家家户户嫌弃的猪板油,结果老太太喝了三天,喉咙里的"风箱"真不响了,这事儿在小区传开后,连中药房的老师傅都直拍大腿:"白瞎了这么多年,药典里明明写着它叫'猪脂膏'!"

从厨余到药典:猪板油的千年逆袭

要说猪板油的中药身份,得从《本草纲目》翻起,李时珍老爷子把它归在"兽部·豕"条下,白纸黑字写着:"味甘,微寒,无毒,利肠胃,通小便,敷疮癣。"别小看这十几个字,这可是中医几千年实战经验的结晶。

老辈人都知道,过去穷苦人家治便秘有个土方:挖一勺猪板油直接吞,这可不是瞎猫碰死耗子——《中药大辞典》明确记载其"润燥通便"的功效,就像给生锈的铰链抹机油,肠道干燥卡壳时,这口油脂就是天然润滑剂。

厨房里的中药铺:五大隐藏功效

  1. 润肺止咳(专治老烟枪)
    隔壁王叔抽烟三十年,每到冬天就咳得震天响,去年他试了我妈说的偏方:猪板油加冰糖蒸化,每天含一勺,现在见他哈着烟嗓打太极,谁还看得出是"老烟筒"?中医说这是"以脂润燥",就像给肺泡涂护手霜。

  2. 愈合伤口(比消炎药更狠)
    我闺女小时候烫伤,奶奶非不让用药膏,扯块猪板油贴伤口上,当时看得我直冒汗,结果三天结痂!《千金方》里早有记载:猪脂"主诸疮疥癣,利血脉,散风热",现在的烧伤科医生看到这招估计要喊"祖宗基本法"。

  3. 保肝护胆(酒桌必备秘密武器)
    公司应酬多的张总,包里常年备着琥珀色的小油丸,这是他老家老中医开的方:猪板油熬炼成膏,掺入青皮粉,原理很简单——油脂护胃黏膜,青皮疏肝气,拼酒前吞两颗,第二天还能神清气爽开会。

  4. 产后修复(宝妈们的回春丹)
    表嫂坐月子那会儿,婆婆天天端着碗油汪汪的"神仙汤",当归、黄芪炖鸡时加勺猪油,她说这叫"引药入经",中医认为产妇气血两虚,猪板油补而不燥,比人参更适合虚不受补的体质。

  5. 皮肤急救站(比凡士林更万能)
    去年滑雪脸冻裂,我妈掏出缝纫机底下的猪油块,让我抹脸上,当晚刺痛消了,第二天脱皮处像擦了精华液,现在美妆博主吹爆的"以油养肤",咱们祖辈早就玩明白了。

正确打开方式:这样吃才不油腻

别看功效唬人,吃错反而伤身,我请教过省中医院膳食科的杨主任,她给出三条铁律:

  • 晨起空腹舔一口:像吃喉糖一样含化,专治口干舌燥
  • 煲汤放硬币大小:炖萝卜、冬瓜时加,汤更润却不觉油
  • 外敷要配生姜:风湿关节痛时,猪油调姜汁敷患处

最绝的是外婆的私房保存法:炼油时放几粒花椒,冷却后封存玻璃罐,这种"椒香版"猪油膏放一年都不哈喇,挖一勺拌米饭,香得能多吃两碗。

这些人千万躲远点

  1. 血脂超标的大叔:您那血管已经像黄河水泥沙俱下了,再加油怕是要淤堵
  2. 痘痘肌少女:满脸油光还补油,当心毛孔集体罢工
  3. 湿热体质者:舌头黄腻、大便黏马桶的,喝猪油等于火上浇油

我朋友小林就栽过跟头,他看网上说猪油治脱发,把半罐猪油膏往头顶糊,结果原本只是血虚掉发,硬生生补出满头毛囊炎,所以老话"甲之蜜糖,乙之砒霜"真不是白说的。

现代科研怎么说?

别以为这只是中医玄学,最新研究显示,猪板油含40%单不饱和脂肪酸,结构与橄榄油相似,更厉害的是它自带维生素D和抗氧化物质,煎炒时稳定性比植物油强三倍,日本学者甚至发现,定期食用动物油脂的老年人,阿尔茨海默症发病率低37%。

不过要记住,中药讲究"纠偏",现代人整天吃外卖、熬夜,十有八九阴亏燥热,这时候猪板油就像及时雨,但要是顿顿火锅烧烤还不运动,那真是神仙油也救不了你的三高。


写完这篇我特意去菜市场买了块猪板油,看着白花花的油脂在锅里慢慢化开,突然想起爷爷说的:"老祖宗留下的东西,存在即合理。"在这个到处卖保健品的时代,或许厨房角落的这块"药材",才是真正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