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整理家中药箱时,眼尖的老妈突然指着个白花花的小方块惊呼:"这中药里咋还藏着块橡皮擦?"我凑近一看,这不就是老中医开药时总会抓几块的"神秘白方块"吗?别看它貌不惊人,可大有来头!
药铺常客的"身份证"之谜 记得去年陪奶奶抓药,老药师从抽屉底层掏出个油纸包,倒出几枚棱角分明的白色方块,当时我就纳闷,这方方正正的"小豆腐"到底是啥?老师傅笑而不语,只在药方上添了"茯苓块"三个字,原来这不起眼的白方块,竟是有着"四时神药"之称的茯苓!
千年传承的"变形记" 新鲜出土的茯苓像个土疙瘩,要经过九蒸九晒才能修成方正模样,老药工说这叫"百炼成方",先把茯苓切成长条,再用松木甑子反复蒸软,趁着温热塞进特制木模压实,每次蒸制都要把控火候,蒸过了会发黏,火急了又容易开裂,最后还要在阴凉处自然风干三个月。
厨房里的养生万金油 别小看这白方块,炖汤煮粥都少不了它,广东人煲冬瓜薏米水时总要放两片,说是能解暑湿;北方人熬小米粥也爱丢几块,说是健脾养胃,我家冰箱常备着,有时候熬夜上火,抓块泡水喝,第二天嗓子眼就不冒烟了,不过要记住,这白方块虽然温和,但长期过量服用也会伤阴,体虚津亏的人要悠着点。
火眼金睛辨真伪 市面上不少以次充好的货色,教你几招鉴别窍门:正宗茯苓块断面有"云纹",就像大理石纹理似的;凑近闻有股淡淡的菌香味,要是刺鼻可能就是硫熏的;拿起来轻敲声音闷响的是好货,清脆作响的多半掺了淀粉,最保险还是去老字号药房,抓药时让师傅现切现称。
藏在古方里的养生智慧 《神农本草经》里早把茯苓列为上品,古人发现它长在松根下,吸天地精华,既能利水渗湿又不伤正气,张仲景的苓桂术甘汤、慈禧太后的茯苓糕,都用到了这种"白色黄金",现在中医院开安神助眠的方子,十有八九会见到它的身影。
现代研究的新发现 别以为老古董就没科学依据,现代研究发现茯苓含β-茯苓聚糖,能增强免疫力,日本学者还从菌核里提取出新型抗癌成分,不过咱们日常食用主要还是取其健脾祛湿的功效,要提醒的是,阴虚火旺者要慎用,孕妇服用前最好咨询医师。
居家保存有讲究 这白方块看着朴实,储存却要费心,最好用陶罐装,放在阴凉通风处,旁边放包干燥剂,要是发现表面长毛,千万别心疼,整块扔掉最安全,我试过放冰箱冷藏,结果吸了异味,好好的茯苓变得怪味熏天。
药食同源的创意吃法 除了传统炖汤,现在年轻人玩出新花样,有人把茯苓打粉做面膜,说是能淡斑祛痘;烘焙达人用来做养生饼干,配着红枣枸杞香得很;我最爱妈妈做的茯苓酒酿蛋,甜甜的带着药香,比奶茶店的养生茶实在多了。
下次在中药房看见这白方块,可别当它是普通药材,从上古时期的《淮南子》到现代实验室,这块小小的茯苓承载着千年养生智慧,不过再好的东西也要对症,建议先用保温杯泡两三片试试,感觉合适再长期服用,毕竟老祖宗留下的宝贝,讲究的是个细水长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