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哥们儿抱怨"年纪轻轻就力不从心",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在《黄帝内经》里说过:"阳气者,若天与日",今天给大伙儿掏点压箱底的干货,整理了5个流传百年的助阳中药方子,都是当年跟着师父学医时记在小本本上的绝活,不过先说清楚,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以下方法仅供参考,真有问题还是要找专业大夫把脉开方!
肉苁蓉粥:沙漠人参的温补秘诀 记得第一次跟诊时,看师傅给隔壁王叔开方子,主药就是这生长在沙漠深处的肉苁蓉,这玩意儿看着像晒干的薯条,却是实打实的"沙漠人参",做法特简单:取30克肉苁蓉加水煮半小时,捞出残渣后下米煮粥,临出锅前撒一把枸杞,连吃半个月,王叔那脸色从蜡黄变得红润,爬楼梯都不带喘的。
这里头有个门道,肉苁蓉性温不燥,特别适合长期熬夜的上班族,但要注意,阴虚火旺的老铁吃了容易上火,就像前楼张大哥,喝完直喊嗓子疼,后来师傅让他搭着银耳雪梨一起吃才解决。
淫羊藿泡酒:武当山采药人的秘方 去年去武当山采风,认识位采药的刘道长,他教了个土方子:200克淫羊藿泡5斤白酒,密封两周就能喝,每天一小盅,专治腰膝酸软,我们村李师傅试了三个月,现在天天晨跑五公里,比年轻人都精神。
不过这酒可不能乱喝,高血压患者要绕道,我表舅偷偷喝了半瓶,结果头晕得差点撞墙,记住要选正宗的淫羊藿,叶片背面有绒毛的才是好货,药店那些干巴巴的多半是陈年货。
鹿茸炖鸡汤:宫廷御膳房的滋补智慧 故宫边上有家百年药铺,掌柜的祖上给皇城供过药材,他传了个慈禧最爱的方子:取2片梅花鹿茸,配半只老母鸡,加姜片慢炖两小时,这汤金贵着呢,得挑冬至前后喝,这时候人体阳气内藏,吸收最好。
去年给丈母娘求了副鹿茸,她嫌浪费非要分成六次炖,结果喝到第三次就开始流鼻血,吓得赶紧停了,所以补品虽好,可不能贪多,特别是南方湿热体质的朋友,喝之前最好找中医摸摸脉。
韭菜籽粉:菜市场里的平民补品 别小看菜场里两块钱一斤的韭菜籽,这可是正儿八经的"起阳草"种子,把韭菜籽炒香磨成粉,每天早晚各一勺,用温水冲服,我们单位老刘坚持吃了半年,现在爬梯子换灯泡都不带喘粗气的。
这法子最适合钱包瘪瘪的年轻人,但得现炒现磨,放久了会走油,有次图省事买了某宝的成品,结果全是陈年旧货,吃了反而拉肚子,气得我直接差评!
锁阳红糖饮:西北牧民的抗寒法宝 在青海采风时学的偏方,当地牧民用锁阳煮水加红糖,取15克锁阳切片,煮沸后转小火煨20分钟,加两大勺红糖搅化,这饮料驱寒暖胃,特别适合手脚冰凉的兄弟。
不过锁阳味道发苦,第一次喝差点没呛着,后来学会加几颗红枣中和,现在当日常茶饮,整个冬天都没再怕过冷风钻骨头,但糖尿病朋友要慎用,毕竟红糖含糖量摆在那儿。
最后唠叨一句:这些偏方都是调理身子的"慢功夫",别想喝两天就有奇效,就像种庄稼得按时令,补身体也得顺着四季来,春天适合疏肝,夏天侧重清热,秋冬才是进补的好时候,要是吃完感觉不舒服,千万别硬扛,赶紧找大夫看看,毕竟咱们调理的是命根子,安全第一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