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语
前些天去岭南山区采风,当地药农递给我一种黄澄澄的果子,外形像极了超市卖的进口杨桃,见我露出疑惑表情,老药农笑着说:"这是五指毛桃,可是咱广东人煲汤的宝贝。"这才解开了我多年的误会——原来除了当水果的杨桃,山野里还藏着这么多形似的"亲戚"。
五指毛桃:会开花的"杨桃精"
第一次见到五指毛桃的人,十有八九会被它骗到,这种生长在华南丘陵地带的灌木,成熟时结出串状浆果,每颗都带着五棱凸起,活脱脱就是缩小版的野生杨桃,更有意思的是它的花期,淡粉色花朵缀满枝头,远看像挂了一树小灯笼。
老广们却不会认错,他们专挑这种长着"五指"的果子入药,当地人教我辨认窍门:"正宗的五指毛桃叶子有股淡淡的奶香,揉碎了能闻到椰子味。"这种特殊香气正是它祛湿健脾的天然印记,每到雨季,街边凉茶铺就会挂出"新鲜五指毛桃到货"的招牌,懂行的街坊都会买上两斤回家炖龙骨。
山棯子:客家人的"杨桃果"
在潮汕地区的山林里,还藏着另一种"杨桃脸"的野果,清明时节,紫红色的山棯子缀满枝头,五瓣菱形的果实沾着白霜,猛一看像染了色的迷你杨桃,这种野果学名叫桃金娘,却是客家人心中的"山珍"。
小时候跟着外婆采山棯,她总叮嘱要挑表皮起皱的:"光滑的还没熟透,涩嘴。"摘回来的果子要用粗盐搓洗,去掉细毛才能吃,最经典的吃法是裹上面粉油炸,外酥里糯,酸甜的果肉渗出蜜汁,老辈人说这果子能治痢疾,遇上拉肚子,抓一把晒干的山棯子煮水,比止泻药还管用。
楤木根:东北林海的"杨桃参"
去年在长白山采访,当地采药人带我看了一种奇特的根茎,新鲜的楤木根切成段,横截面赫然呈现五角星纹路,活脱脱人参和杨桃的结合体,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只长在阴坡腐殖土里,挖起来要连着须根一起取出,否则药效就散了。
东北老乡教我认准叶片特征:"手掌大的叶子,边缘带锯齿,背面有绒毛,闻着像芹菜拌泥土。"每年端午前后,山民们会背着竹篓进山采挖,新鲜的楤木根用来炖鸡,陈年的则切片泡酒,据说这玩意儿祛风湿特别灵,村里关节痛的老人都离不开它。
鬼灯笼:苗家寨的守夜人
在贵州黔东南的苗寨,悬挂在屋檐下的鬼灯笼格外显眼,这种橘黄色的干果呈五角星状,白天看着普通,夜里被月光照着竟泛着幽光,活像盏盏小灯笼,其实这是竻慈菇的果实,苗医称它为"夜明砂"。
采收竻慈菇要在寒露时节,此时果实外壳转硬,里面的种子却依然饱满,有经验的苗医会挑出带虫眼的果子,说是这样的"伤果"药性最烈,用它熬制的药酒专治偏头痛,寨子里头疼脑热的,喝上半碗就能见效,不过这东西性子烈,体虚的人喝了会上火,得像喝茶般小口抿着喝。
辨识指南:真假"杨桃中药"怎么分
虽然这些中药都带着杨桃的特征,细看还是有门道:
- 五指毛桃:果皮有绒毛,断面有白丝,叶底泛银白
- 山棯子:果蒂带五芒星,晒干后会变成深褐色
- 楤木根:新鲜切面冒白浆,晾干后淀粉质明显
- 鬼灯笼:果实空心如灯笼,摇晃能听见沙沙响
老药师教了个简单法子:真品入水会沉,假货多漂浮,不过最保险的还是尝味道,正宗的几种都有股独特的草木腥气,仿冒品往往只有苦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