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些天在中药房帮衬,抓药时摸到几味药材总觉得指尖痒痒的,定睛一看,原来都是些黑亮亮的细小籽粒,活脱脱就是中药界的黑芝麻,老药师看我盯着药戥子发呆,笑着揭开谜底:"这些都是能治病的'中药芝麻籽',别看个头小,本事可大着呢!"
【藏在药柜里的黑色宝石】 要说最像芝麻的中药种子,头号选手非菟丝子莫属,这味"缠人精"的种子呈棕褐色椭圆形,比芝麻稍扁,表面带着细密纹路,老辈人常说"菟丝无根却有情",这味寄生植物全靠着缠绕其他作物生长,倒像是给土地系上的黑色蕾丝边,不过可别被它的美貌骗了,《神农本草经》里早把它列为上品,说是能"补肝肾、益精气",倒是应了那句"以形补形"的老话。
抓药时总能看到年轻妈妈们特意叮嘱要加沙苑子的方子,这味产自内蒙古沙地的绿褐色小籽,近看还真像炒熟的白芝麻,老中医说它性温味甘,最适合煮粥给体虚的孩子吃,记得邻居王婶每到冬至就炖沙苑子鸡汤,满楼道飘香时总会塞给我一碗,喝着暖胃又安心。
【小籽粒里的大乾坤】 真正让我长见识的是去年收的葶苈子,这味藏身在《千金方》里的药材,种子比芝麻还小一圈,放在手心都怕被风吹跑,谁料这不起眼的"中药尘埃"竟是治疗肺水肿的急先锋,那次陪张大爷去抓药,老药师特意用宣纸包了双层,叮嘱要文火慢煎,说这小东西脾气倔,得顺着毛捋。
在江南药市见过最有趣的当属车前子,这味路边野草结出的籽儿,外壳裹着层薄衣,遇水就膨胀成晶莹的果冻状,老药农教我辨认时说:"好车前子要选饱满的,泡发后像鱼眼睛才地道。"想起小时候在田埂上采车前草,哪知道这些沾满泥巴的小种子竟是清热明目的良药。
【厨房里的中药密码】 上个月拜访粤菜名厨阿昌叔,见他秘制卤水时往香料包里加了勺黑籽,凑近一闻竟是熟悉的中药香,原来他用的是炒过的茺蔚子,这味活血调经的药材经过九蒸九晒,在卤汁里竟与八角花椒唱起了和谐的二重奏,阿昌叔笑着说:"好厨子要懂三分药理,这些小籽就是我的调味密码。"
自家炖汤时也试过加墨旱莲,这满身白绒毛的墨色籽粒,入汤后浮起朵朵黑云,喝着却异常甘甜,查资料才知道它含鞣质能收敛止血,难怪广东人爱用来煲凉茶,不过最惊艳的还是那次在潮汕喝到的芡实羹,乳白汤汁里浮着的珍珠般籽粒,原是睡莲科植物的果实,与莲子同煮竟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【识药小贴士】 辨别这些"中药芝麻"时颇有讲究:菟丝子遇水会吐丝,沙苑子搓开有青草香,葶苈子放在纸上会滚动出独特轨迹,老药师教我个笨法子——真药材泡三遍水仍清亮见底,伪品两泡就浑汤,去年在景区买的"野生沙苑子",回家一煮飘出彩虹色,这才懂古人说的"修合虽无人见,存心自有天知"。
如今每次路过中药房,总要在装籽类药物的抽屉前多停留片刻,那些黑的黄的褐的小颗粒,像是封存着千年智慧的时光胶囊,忽然明白老中医为何总说"草木有灵",这些看似平凡的种子,何尝不是大自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