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霉变危害大!专家教你科学储存防变质

一归堂 2025-05-07 科普健康 1605 0
A⁺AA⁻

最近整理药箱时,发现去年买的党参表面长出了绿毛,掀开塑料袋还窜出一股酸腐味,这让我想起邻居张阿姨去年炖汤时用了发霉的黄芪,结果全家上吐下泻进了医院,老话说"是药三分毒",可要是碰上霉变的中药,那真是毒上加毒!

中药材为啥爱"发霉"? 前阵子陪老妈去中药房抓药,正巧遇上店员处理霉变的当归,看着那些发黑长毛的药材被整筐扔掉,我忍不住请教老药师,原来中药材霉变就像食物腐败一样,罪魁祸首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,当药材含水量超过15%,温度在20-35℃之间,再加上密闭不通风的环境,简直就是给霉菌开了场盛宴。

像枸杞、陈皮这类含糖量高的药材最容易中招,梅雨季节更是重灾区,我亲眼见过药店里陈列的茯苓块,表面看着完好,掰开后里面早就布满了白色菌丝,更可怕的是有些霉变肉眼根本看不出来,比如冬虫夏草表面还是棕黄色,但内部已经滋生了黄曲霉素。

霉变中药的三大"隐形杀手"

  1. 毒素叠加:去年市药监局公布的抽检报告显示,霉变中药材的黄曲霉素超标率高达23%,这些毒素不会因为煎煮就消失,反而会在体内累积,就像前年曝光的某品牌三七粉事件,消费者吃了发霉产品导致肝肾损伤。

  2. 药效归零:老中医常说"霉药如废纸",霉变的药材不仅没疗效,还可能产生化学反应,比如艾叶发霉后挥发油失效,陈皮霉变会产生有害的黄樟素,我祖父当年珍藏的野山参,就是因储存不当长了绿毛,几十万的药材直接报废。

  3. 交叉污染:去年我家的西洋参片发霉,没及时处理,结果整个抽屉里的石斛、灵芝都遭了殃,这些霉菌孢子能随风扩散,比蟑螂窝还难清理,更糟的是,有些霉菌会产生耐高温的孢子,普通暴晒根本杀不死。

祖传妙招+现代科技的储存指南 在安徽亳州药材市场采访时,老药农教我个土方法:把花椒、大蒜和药材分层铺在陶罐里,利用植物精油驱虫防霉,不过现在有了更科学的储存方案:

  1. 分装密封:买回家的中药别挤在原装塑料袋里,要像存茶叶那样用食品级铝箔袋分装,我常用的方法是把人参、鹿茸等贵重药材放进乐扣盒,再加几包硅胶干燥剂。

  2. 温度控制:夏天千万别把药材放阳台!建议存冰箱冷藏层,特别是阿胶、龟甲胶这类胶质药材,但像陈皮、佛手这类需要陈化的药材,可以放在阴凉通风的橱柜里。

  3. 定期检查:每月选晴天把药材倒出来晒"日光浴",时间控制在上午9点到11点,晒后要等凉透再封存,不然热气闷着更容易发霉,我婆婆现在还沿用着端午熏艾草的传统,在药箱旁边挂香囊驱虫。

救命药变毒药的真实案例 就在上个月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遇到个病例:刘叔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调理肾虚,有次图方便买了过期三年的药品,结果出现持续低烧、尿液发黄,检查发现是霉变药材导致的真菌感染,更吓人的是,他女儿用的祛斑中药面膜也是网购的三无产品,用后满脸红疹。

这些案例警醒我们,储存中药要像保管首饰一样精心,建议每年春季惊蛰前后彻底检查药箱,过期药材别心疼,该扔就扔,如果发现少量霉斑,可以削去表层后用高度白酒擦拭消毒,但像枸杞这种体积小的药材发霉,最好直接丢弃。

现在很多药店推出代煎服务,但要注意观察真空包装是否鼓包,我自己总结了个口诀:"观其色、嗅其味、摸其身",如果药材颜色发灰、闻着有酸腐味、手感黏腻,八成已经变质,中药调理讲究"治未病",储存得当才能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