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的人十有八九都有点脾胃问题,不是吃多了腹胀,就是压力大没胃口,其实老祖宗早就给我们留了法宝,今天我就带大家认识几种能开胃健脾的中药,都是家里常用的食材,关键时候真管用!
饭前喝它胃口大开——山楂 说起开胃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山楂,小时候不爱吃饭,妈妈总会拿冰糖葫芦哄人,这红彤彤的果子可不只是零食,《本草纲目》里早写着它能"消肉食积滞",像吃多了火锅烧烤这种油腻食物,抓一把炒山楂煮水喝,不出半小时就感觉肚子咕噜咕噜叫了,不过要注意,胃酸多的朋友别空腹喝,不然会更难受。
厨房里的养生高手——陈皮 晒干的橘子皮摇身一变成了陈皮,放饺子馅里能解腻,煮粥时加两片立马飘香,这看似普通的果皮可是调理脾胃的高手,尤其适合吃完饭肚子胀得像气球的人群,记得要用存放三年以上的才算陈皮,刚摘的橘子皮反而刺激肠胃,最简单的用法就是开水冲泡,加点蜂蜜,酸甜可口还能化痰湿。
藏在地底的健脾王——茯苓 药店里灰白色的茯苓块看着不起眼,却是古代宫廷养生的常客,它就像脾胃的"烘干机",能把体内多余的湿气吸走,特别是南方潮湿地区的朋友,早上起来舌头两边有齿痕的,用茯苓粉蒸馒头、熬粥最合适,不过肾虚尿频的人要少吃,毕竟利水太过会伤津液。
补气健胃小能手——白术 脸色发黄、说话有气无力的虚胖人群,八成是脾虚惹的祸,这时候就要请出白术这位"脾气救星",它既能补气又能燥湿,经典搭配就是和黄芪一起煮水,像茶叶包似的反复续水喝一天,但要注意,感冒发烧的时候千万别碰,不然会把病邪关在体内。
药食同源的山药君 要说最亲民的养胃中药,当属铁棍山药,黏糊糊的汁液藏着大量淀粉酶,能帮助消化还不伤胃,熬汤时丢几段进去,连汤带渣一起吃,比吃健胃消食片还管用,不过发芽的山药可别吃,虽然不会产生毒素,但营养成分早就流失了。
厨房香料变良药——砂仁 炖肉时加的砂仁可不是单纯调味,这小小的褐色种子能温中行气,特别适合受凉后胃痛、呕吐清水的情况,嚼碎3颗含在嘴里,辛辣味能瞬间唤醒脾胃阳气,孕妇要避开这味药,因为它有活血的作用。
鸡胗里的黄金——鸡内金 别小看鸡肫皮,这可是消食化积的专业户,孩子积食发烧时,把焙干的鸡内金碾碎冲水,比退烧药还灵验,成年人喝酒应酬前吃一勺,相当于给胃穿了层防护服,注意要买正规炮制过的,路边摊的可能有细菌残留。
被遗忘的粮食——谷芽 相比前面几位明星选手,谷芽低调得很,但这不起眼的稻谷萌芽却是养胃佳品,特别适合大病初愈没胃口的阶段,用它煮稀饭不用泡,直接跟大米一起下锅,煮出来的粥自带谷物清香,老人小孩都能放心喝。
这些中药虽好,但使用也有讲究,比如山楂不适合空腹吃,白术不能长期服用,砂仁阴虚火旺者要慎用,建议大家先找中医把脉辨证,再决定怎么搭配,平时把这些药材当成调料用,不知不觉就能把脾胃调养得越来越强壮,养生贵在坚持,每天改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