姐妹们,今天咱们来唠点"大姨妈"那些事儿,上个月闺蜜小雅找我哭诉,每次来月经都像"血崩现场",白天不敢出门怕侧漏,晚上起夜三次换卫生巾,脸色蜡黄还总头晕,跑医院做了B超啥毛病没有,西医开止血药治标不治本,后来带她找了家中医馆,老师傅把脉后直摇头:"这明显是气不摄血,得好好调调。"
其实很多姑娘都有小雅这种困扰,西医叫"月经过多",中医看来却是身体在报警,我翻遍医书整理出这套调理方案,从药材搭配到食补偏方,全是实打实的经验分享。
【先搞懂你为啥"血量超标"】 中医看月经量多就像水管漏水,得先找到"漏水点"在哪,常见三种类型:
- 气虚型(最常见):就像水龙头没关紧,气不足兜不住血,症状是经血淡红、面色发白、容易累,平时说话声音都弱弱的。
- 血热型:好比火炉太旺烧熔铁水,经血颜色深红发黏,姑娘会心烦口渴,脸上还爱冒油长痘。
- 血瘀型:像是河道堵了,血块多颜色暗,痛经疼得直冒冷汗,小腹坠胀得像压了块石头。
【对症抓药才有效】 别急着抄药方,先学会给自己"望闻问切",比如早上起床照镜子,如果舌苔白腻、舌头有齿痕,八成是气虚;要是舌质通红、舌尖特别艳,那就是有虚火。
▶气虚型调理方 经典方剂: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30g(补气王牌)+党参15g(增强元气)+白术10g(健脾祛湿)+当归头10g(补血又不滞)+仙鹤草15g(收敛止血) 煎药技巧:黄芪冷水下锅煮半小时,再放其他药材,每天喝两次,早晚饭后温服,记得加几颗红枣调味,喝三天就能感觉精神好些。
▶血热型调理方 推荐配伍:丹皮10g+生地15g+旱莲草20g+白茅根15g+益母草10g 这类姑娘要少吃火锅烧烤,煮药时加3碗水大火滚开转小火,闻到草木香就关火,连喝5天,经血颜色会明显变浅,注意经期别喝,经后开始调理。
▶血瘀型调理方 化瘀圣手:桃红四物汤改良版 桃仁8g(打碎)、红花5g(少量即可)、川芎6g(活血利器)、当归尾10g、艾叶炭10g(止血不留瘀) 重点提醒:血瘀姑娘经前一周就要开始喝,每天观察血块变化,配合每晚泡脚时按揉三阴交穴位,效果翻倍。
【厨房里的中药方】 嫌煎药麻烦?试试这些食补妙招: ❶ 五红汤升级版:红皮花生+红豆+枸杞+红枣+红糖,高压锅炖烂当早餐,特别适合气虚的姐妹,连喝两周睡眠都好了。 ❷ 藕节止血饮:鲜藕节200g切片煮水,加冰糖代替奶茶,血热型经期喝能减少出血量,还能祛痘。 ❸ 山楂荷叶茶:炒山楂15g+荷叶10g,开水焖泡当茶饮,适合体胖血瘀的姑娘,既能消脂又能通经。
【日常养护要注意】
经期绝对禁忌:
- 洗头后必须吹干,特别是后颈位置
- 拒绝吃芒果、梨子等寒凉水果
- 艾灸关元穴(脐下3寸)每天15分钟
- 黄金调养期: 月经干净后连续喝7天乌鸡汤(加黄芪、熟地),这时候吸收效果最好。
- 情绪管理: 下载个冥想APP,每天睡前听10分钟,肝气郁结会让血更难收住,保持心情舒畅比吃药还管用。
最后唠叨一句:中药调理讲究"效不更方",一般要连续吃三个月经周期,如果喝了两周还没改善,赶紧去找靠谱中医调方子,记住任何药材都有偏性,别自己当神农氏乱试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