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冷空气一来,后台私信炸了锅:"刚熬的阿胶糕放冰箱结块了咋整?""人参膏啥时候喝最好?""咳嗽能不能吃龟苓膏?"看来大家入冬进补的热情都被点燃了!作为在江南药铺泡大的姑娘,今儿就跟大伙儿唠唠这中药补膏的门道——喝对了是宝,喝错了可要伤身!
【第一口膏方前必看】 老底子说"膏滋养人",但这黑乎乎稠嘟嘟的东西真不是糖果!去年邻居王婶把固元膏当零食给孙子吃,结果7岁娃流鼻血进了医院,为啥?这膏方里藏着当归、黄芪、桂圆这些温热药材,小孩子纯阳之体根本受不住,所以头件事:认清体质再下嘴!
手脚冰凉怕冷的姐妹最适合吃阿胶玫瑰膏,早晚挖一勺兑温水喝,但要是舌苔厚腻、满脸冒油的痰湿体质,赶紧停手!这就好比给涝田浇灌,越补越糟,上火长痘、便秘的朋友记住:所有含阿胶、鹿胶的膏方都先收起来,等舌头不红再说。
【时辰里的大学问】 别看这膏方黑黢黢的不起眼,喝的时间大有讲究,我们药铺老师傅总念叨:"晨起一口膏,暖胃又通阳",特别是含生姜、红枣的健脾膏,空腹喝就像给肠胃穿秋裤,吸收效率翻倍,但要是膏方里有黄连、薄荷这类寒凉药材,千万得饭后半小时再碰,不然闹肚子别找我!
夜猫子注意了!过了晚上9点就别碰膏方,这时候脾胃要休息,去年有个程序员兄弟半夜加班猛灌人参膏提神,结果三天没睡着,这就是典型的"补过头",特殊时期更要谨慎:女同胞们月经量多的那几天停服补血膏,感冒发烧时所有膏方都靠边站,这时候喝等于给病邪送弹药。
【藏在勺子里的玄机】 第一次见人舀膏方都吓一跳:有人拿喝汤的大瓷勺㧟一大坨!其实正确姿势是用干净无水的小银勺,挖出约啤酒盖大小的量,刚开始喝建议从半勺试起,就像品酒似的含在嘴里慢慢化开,特别是含川贝、枇杷的润肺膏,含服比直接吞效果更好。
兑水也有门道:温水(40℃左右)最相宜,开水会破坏营养成分,冷水则激得脾胃直哆嗦,偷偷告诉你们个小诀窍:办公室没条件加热水?把膏方装小瓶带着,喝的时候对着暖气捂5分钟就化开了,遇到凝固的膏方别硬撬,蒸锅里隔水炖2分钟就恢复如初。
【忌口清单划重点】 吃膏方那两个月,嘴巴真的要管住!当年我偷吃辣条配阿胶糕,第二天嘴角立马蹦出两个大火疱,现在看见萝卜、绿豆这些"解药"就绕道走,它们会让膏方功效打折扣,海鲜河鲜更是大忌,上次客户吃完蟹宴接着喝海参膏,结果浑身痒得连夜挂急诊。
喝茶党要注意:绿茶、普洱茶会跟膏方里的鞣酸打架,至少间隔两小时,倒是陈皮普洱反而能助消化,适合饭后搭配服用,水果里最该提防的是柿子,这玩意儿遇上膏方里的矿物质,小心在肚子里搞出"石头记"!
【救命的应急处理】 万一喝出问题别慌!去年表姑一次性吃了三勺固元膏,当晚鼻子喷血,这时候马上停服,煮碗冬瓜莲藕汤喝,冰糖银耳羹也能救急,要是拉肚子,用炒米水泡红糖水,既能止泻又能护胃气,不过这些只是权宜之计,严重的话还是得找大夫把脉。
最后说个冷知识:好膏方会拉丝!倒出来时如果断得脆生生,说明火候过了;要是稀拉拉挂杯,肯定是水量加多了,真正上乘的膏方应该像蜂蜜一样绵密,滴在纸上半天才渗开,收到快递的膏方记得先看保质期,自制膏方冷藏最多存两个月,某宝买的流水线产品可别当传家宝囤着!
这寒冷天里,一碗温热的中药补膏确实暖心暖胃,但咱们祖辈传下来的养生法,讲究的是细水长流,与其贪多猛灌,不如每天按时按量,配上泡脚搓耳的日常保养,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,毕竟补品再金贵,也得咱们的身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