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感觉吃饭不香、身体困重?老中医常说"脾胃为后天之本",但现代人饮食不规律、压力大,十个人里有八个都有"脾虚"的毛病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能让脾胃"满血复活"的中药,以及简单实用的调理方法!
什么是"醒脾"?通俗点说就是给脾胃"充电"
很多人以为脾虚就是营养不良,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——脾胃像手机进入了"低电量模式",明明吃得不少却吸收不好,身体疲乏,舌苔厚腻,这些都是脾胃"罢工"的信号,所谓醒脾,就是通过药物或食疗激发脾胃的运化能力,就像给手机插充电器一样。
5种家常醒脾中药,厨房里就能找到
① 砂仁:火锅底料里的"小太阳" 这个椭圆形的小果子可是粤菜煲汤的秘方,特别是肉豆蔻般的香气能瞬间打开胃口,推荐搭配猪肚炖汤,每周喝两次,对腹胀打嗝特别管用,注意:阴虚火旺者少吃,别被它的热性"烫到"。
② 茯苓:祛湿醒脾的"地下云朵" 古人称它为"四时神药",煮粥时抓一把,能改善便溏头晕,新鲜茯苓像松软的芋头,晒干后出现"雪花点"才是好货,搭配薏米、山药熬糊糊,特别适合梅雨季节湿气重时喝。
③ 白术:健脾界的"老干部" 这个带着蜂蜜香味的中药材,堪称脾胃的"专职保姆",炒白术泡水喝能缓解长期腹泻,搭配当归还能补血,记住要选断面有"朱砂点"的苍术,效果才正宗。
④ 藿香:暑天必备的"清新剂" 端午节挂艾草时别忘了它,新鲜的叶子揉碎闻着像薄荷糖,暑湿天用它煮鲫鱼汤,既能解表又能调和脾胃,但阴虚盗汗的人要少用,免得"拔干"身体。
⑤ 鸡内金:消食化积的"金钥匙" 别被名字吓到,其实就是鸡胗里的黄膜,焙干研粉拌粥,对付小儿积食特别灵,成年人饭后嚼几片,比健胃消食片还管用,简直就是脾胃的"清道夫"。
3个中成药,懒人调理神器
❶ 香砂六君丸:适合饭前胃胀、嗓子有痰的人,早晚各9克,用温水送服。 ❷ 参苓白术散:针对大便黏马桶、四肢沉重的湿热体质,冲调时加两勺蜂蜜更好喝。 ❸ 保和丸:暴饮暴食后的急救药,但别长期吃,以免产生依赖。
食疗妙方:把醒脾中药吃出花样
▶️ 早餐:山药红枣小米粥(山药健脾,红枣补气) ▶️ 下午茶:陈皮普洱茶(陈皮理气,普洱刮油) ▶️ 晚餐:莲子芡实炖龙骨(加点生姜去腥,双重祛湿)
2个穴位按摩,免费给脾胃做SPA
• 足三里:外膝眼下四横指,每天敲打3分钟,胜过喝参汤 • 阴陵泉:小腿内侧骨边缘,按揉时有酸胀感,专治水肿型肥胖
温馨提示
中药调理讲究"润物细无声",一般要坚持1-3个月才能见效,如果长期食欲不振、突然消瘦,一定要去医院排查其他疾病,脾胃喜欢规律作息,晚上11点前睡觉比吃补药管用十倍!
现在是不是发现调理脾胃没想象中复杂?下次去菜市场不妨多买点茯苓、山药,把养生变成生活习惯,毕竟脾胃这个"能量站"运转好了,整个人都会焕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