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归,千年药香里藏着中国人的团圆执念

一归堂 2025-05-07 科普健康 1605 0
A⁺AA⁻

"姑娘,这袋当归片帮你包好了。"老张头把牛皮纸袋递过来时,药柜缝隙里漏下的阳光正巧落在他花白的鬓角上,我望着柜台后一排排黄铜抽屉,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奶奶总念叨的那句"人活一口气,佛争一炷香"。

那年我十二岁,蹲在灶台前看奶奶煨中药,砂锅里翻腾的褐色药汁咕嘟咕嘟冒着泡,空气里浮着层苦香。"这是当归,是你太爷爷当年从秦岭背回来的种。"奶奶用豁口的瓷勺搅动着,"当年他挑着两筐药材走川陕古道,遇见土匪时把当归倒进水沟......"

后来我在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查到这段典故,原来当归得名真与"当归"有关——相传戍边将士托人捎信时,因"妻亡"二字太过残忍,便改作"寄信人健在,见信如面,唯缺当归",这味药便成了游子思乡的具象化,连李时珍都在《本草纲目》里记了笔:"古人相赠以芍药,相招以文无,皆因怀情也。"

上周去皖南采风,在歙县街巷深处撞见家百年药铺,斑驳的"童叟无欺"匾额下,白发掌柜正在切制当归。"现在年轻人不懂,当归须得切片晾晒,否则药性燥烈。"他说话时,木槌起落的节奏让我想起小时候看奶奶捶打药材的模样,墙角竹篓里躺着几支未炮制的当归,棕褐色的根须蜷曲如龙,断面泛着淡淡的菊纹。

前些日子闺蜜小产,我照着古方给她配了当归生姜羊肉汤,砂锅里翻滚的乳白汤汁裹着油星,厨房氤氲着让人安心的香气。"知道为什么坐月子要喝这个吗?"我舀起一勺汤,"当归补血,生姜驱寒,羊肉补气,这三样凑一起就是女人半条命。"她捧着碗啜饮的样子,让我想起敦煌壁画里那些手捧药钵的飞天。

最近迷上在B站看中医科普,有个戴圆框眼镜的博主用当归举例讲"四气五味",说这药性甘温质润,就像江南梅雨天的性情,我忽然想起去年在同仁堂遇见的台湾游客,他举着手机拍玻璃罐里的当归,操着软糯口音说:"我们叫'返来',阿嬷总说吃这个就不会忘故乡。"

昨天整理书房时翻出奶奶的药方手札,泛黄的宣纸上还留着当归配伍的墨迹,西厢窗棂透进的夕阳把她的字影拓在墙上,恍惚间又见那个佝偻着背往陶罐里添柴的老人,此刻我终于明白,中国人对当归的执着,哪里只是草木本性,分明是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