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子参种植全攻略,从选地到采收的致富经

一归堂 2025-05-07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老话说"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",在贵州山区,总有人靠着一茬茬药材发家致富,这两年中药材市场里,有个不起眼的小品种悄悄火了起来——太子参,别看它个头比人参小,种好了可是能让钱包鼓起来的"金疙瘩",今天咱就唠唠这太子参种植的门道,从选地到卖钱,手把手教你玩转这片"富贵草"。

为啥盯上太子参?市场说了算!

前年我在黄平县走访时,老张家的三亩太子参卖了18万,当时药材贩子蹲在地头抢货,价格从60块一斤飙到85块,要问这玩意咋突然金贵了?人家药厂拿它当滋阴润肺的主料,保健品企业用来熬养生茶,连广东人煲汤都要撒几片,最关键的是,这玩意儿一年就能收成,比种烤烟强多了。

不过别急着跟风,得先摸透它的脾气,太子参学名孩儿参,就跟它名字一样娇气,既怕涝又怕旱,还非得疏松透气的土才能长得欢实,咱去安顺考察时,技术员老李说了句话在理:"种太子参就像养娃娃,得随时盯着,马虎不得。"

选块好地是成功一半

要论选址,记住三个"不":低洼积水地不能种,板结黏土地不能种,连作地块更不能种,去年镇宁有个新手图省事,在玉米地接着种太子参,结果苗还没筷子高就烂了根,这玩意最爱海拔1200-1800米的坡地,土质要像蛋糕胚子似的松软,酸碱度保持在6-7最合适。

整地时有个窍门:深翻30公分不够,得把碎石块捡干净,我们请的农技专家王站长教了手绝活——起垄前先铺10公分腐熟农家肥,上面盖层薄土再起垄,这样苗期不烧根,后期还能持续供肥,垄距保持1米宽,沟深20公分,雨季来了排水才痛快。

播种时机要掐准表

老辈人常说"清明前后,种瓜点豆",太子参可不敢这时候下种,最佳时间是霜降后立冬前,这时候种下去,经过低温春化,来年谷雨前后正好膨大,种子处理也有讲究:先用40℃温水泡8小时,捞出来拌上细沙搓掉种皮,阴干后才能播。

播种量别贪多,每亩2-3斤足够,我们试验过不同密度,行距15公分、株距5公分最合适,撒种后盖层薄土,再铺一层稻草保墒,这时候最怕鸟啄,得支个网棚,去年遵义有个种植户用反光带吓唬鸟类,效果比网棚还好。

田间管理得像伺候娃

出苗后第一件事就是控温,太子参怕高温,超过25℃就停止生长,我们在黔东南试种时,搭了两层遮阳网,把温度控制在15-20℃最理想,浇水要见干见湿,雨季赶紧排沟,连续积水三天准烂根。

追肥得少量多次,苗期用腐熟稀粪水,花期喷磷酸二氢钾,最关键的除草环节,千万别用除草剂!我们请的中药大师赵老说:"草长三分就拔,根系才不会受损。"人工除草虽然费事,但能保证药材品质。

病虫害防治有妙招:蚜虫用苦参碱,根腐病提前灌生石灰水,去年施秉县爆发蛴螬虫害,老种植户教了个土法子——在垄间插泡过桐油的杨树枝,虫子真就不来了。

采收加工藏着大学问

等到7月下旬,参叶开始发黄就得动手,挖参要选晴天,用小锄头小心刨,别伤着根须,我们收过的参农都知道,上午10点前采收最好,太阳大了浆液流失快。

加工环节最关键:洗净后放沸水烫1分钟,马上捞起摊开晾晒,这时候千万不能心疼地方,厚度超过3公分就容易发霉,晴天晒3天,半干时搓掉须毛,继续晒到咔嚓响才算成,去年紫云县有批参没晒透,存到冬天全长黑斑,血本无归。

算算这笔经济账

按现行市价,干品太子参能卖到120-150元/公斤,正常管理下,亩产干品200-250公斤,扣除种苗、肥料、人工等成本,净利润能有1.5-2万元,不过要提醒的是,这行当也有风险,2019年产量过剩时,价格跌到40元/公斤,建议新手先试种半亩,摸着门道再扩规模。

现在各地政府都有补贴政策,比如毕节市对中药材种植每亩补300元,更重要的是找好销路,药企订单、电商平台、药材市场三条腿走路才稳妥,我们合作社去年通过直播带货,价格比卖给贩子高出15%。

看着不起眼,种好真赚钱,太子参这行当,既要懂技术更要会经营,从选地到加工每个环节都藏着学问,但只要用心钻研,这株"富贵草"真能变成山村人的摇钱树,最近听说省农科院正在培育抗病新品种,说不定过两年种起来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