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吴茱萸图片高清大图,揭秘它的功效与禁忌!

一归堂 2025-05-07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最近后台总有人留言让我讲讲吴茱萸,翻相册时看到去年拍的药材市场照片,突然想起那撮绿油油带绒毛的果子,老药农说这是吴茱萸的"身份证照",今天就带大家看看这味让人又爱又怕的中药。(配图:新鲜吴茱萸果实特写,表面布满细密绒毛)

说起来有趣,第一次见吴茱萸还以为是花椒亲戚,圆滚滚的颗粒像迷你葡萄,凑近闻却带着股独特的辛香,老中医总说"吴萸不入方,良将也枉然",可见它在中药界的地位,不过这小家伙可不好惹,《本草纲目》早给它贴上"燥烈"标签,用对了是良药,用错了可能变毒药。

(插入小故事)上个月邻居张姐煮汤时随手抓了把,结果全家喝出满头汗,后来才知道她把3克剂量当成茶叶泡,这就像往火锅里倒整瓶辣椒油——过瘾是过瘾,身体可受不了,所以咱们看中药配方时,吴茱萸永远排在队伍末尾,用量精确到克。

说到它的本事,最出名的要数"暖肝三剑客"组合,配上生姜和党参,就像给肝脏穿了件羽绒服,我试过在办公室用保温杯泡吴茱萸枸杞茶,坐久了腰酸背痛时喝两口,整个人像被云朵托着,不过肝火旺的朋友要绕道走,这玩意儿就像冬天的暖宝宝,发热体质贴着容易上火。

(配图建议:药房称量吴茱萸的场景,旁边放厘米刻度尺) 别看它个头小,现代研究倒是发现不少宝贝,挥发油成分能调节血压,生物碱对胃炎有奇效,去年我妈胃寒老疼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它,不过熬药时要注意,这货像急性子,冷水下锅煮超过15分钟,有效成分就溜走了大半。

市面上的吴茱萸分两种,一种像孔雀羽毛带渐变绿,另一种晒干后变成棕褐色,行家教了个窍门:好货拿在手里轻抖,绒毛不会簌簌掉,要是买回家发现种子发黑,八成是陈年旧货,药效早就打折扣了。

(插入生活小技巧)家里存吴茱萸记得用铁盒密封,这娇气包怕潮怕闷,我试过用矿泉水瓶装,结果三个月就结块长毛,现在学聪明了,在罐子里放包干燥剂,再搁阴凉处,随用随取最安心。

最后说个冷知识:吴茱萸其实是"出口转内销"的典范,唐朝时就通过丝绸之路卖到阿拉伯,欧洲人拿它治头痛,日本人用来泡脚,不过咱们老祖宗最懂它,《伤寒论》里记载的吴茱萸汤,至今还是晕车晕船的救命汤方。

(结尾互动)你们有没有用过吴茱萸调理身体的经历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,点赞过百的话,下期带大家认识比吴茱萸更"臭名昭著"的中药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