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蜈蚣的外形鉴定,老药工教你三招辨真伪

一归堂 2025-05-07 科普健康 1605 0
A⁺AA⁻

"师傅,这条蜈蚣真的假的?"二十年前跟着老药师学艺时,这个问题我问过不下百遍,当时师傅总笑着摸我的头:"小子,学会看蜈蚣的'身份证',这辈子不愁吃不上真药材。"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中药店里那些弯弯绕绕的蜈蚣鉴定门道。

先看"脸面":头板定乾坤 老行家抓蜈蚣先看头,正宗的中药材蜈蚣(特指少棘巨蜈蚣)有个明显的"瓜子脸",红棕色的头板像颗倒三角形的瓜子,注意看它两侧的触角,正宗货的触角细长分明,像两对精致的天线,要是碰到触角短粗或者分叉的,八成是外地品种冒充的。

最要紧的是数牙齿,把蜈蚣翻过来,仔细看它下巴底下的毒颚,正牌货有4颗锋利的小牙,像微型獠牙,去年我在亳州药市见过染色的假货,毒牙被药水泡得发白,这种货色泡酒根本没药效。

摸脊骨:节节分明有讲究 摸过真蜈蚣的人都知道,这伙计的背脊自带"防弹甲",用手指从后往前摸,能明显感觉到20节硬质背板,每节边缘都有细小的绒毛,有些奸商往肚子里塞铅丝增重,这种货拿手里沉得离谱,但背板僵硬不自然。

教大家个土方法:用指甲轻掐第二节背板,真货会留下半月形凹痕,假的要么太硬掐不动,要么软塌塌像橡皮糖,去年收了个学徒,非说摸到"竹节虫",结果一看是把草蜈蚣当宝贝了。

观足相:二十八星宿列阵 老辈人常说"蜈蚣百足",其实正经药用的只有21对足,数脚时要注意,前四对步足特别发达,像四根小钢钩,后面的逐渐变细,有些贩子用马陆冒充,那家伙足多得像毛毛虫,但仔细看会发现它每体节有两对足,跟蜈蚣的单对足完全不同。

还有个窍门:真蜈蚣的最后一对足后面拖着两个"小尾巴",其实是退化的生殖肢,见过用蜥蜴尾巴冒充的假货,但那种没有明显的节肢特征,泡酒时会露馅。

闻药气:腥香里藏玄机 老药工闻蜈蚣就像品茶,正宗货有股淡淡的鱼腥味,还混着点虾皮的咸香,要是闻到刺鼻的化学味,准是用药水浸泡过的,前年在安国药市见到批"美白"蜈蚣,雪白干净却带着甲醛味,这种货色药效早被泡没了。

记得把蜈蚣放在手心捂热再闻,真货会渗出细微的油渍,这是体内甲壳质遇热的正常反应,假货要么干巴巴没油,要么油腻得发亮,都是加工过度的毛病。

辨伪记:火眼金睛识李鬼 最常见的"李鬼"要数多足类的马陆,这黑不溜秋的家伙足更多,但仔细看会发现它的每节身体有两对足,而且背板呈圆形,没有蜈蚣的棱角分明,还有用蝎子断尾拼接的假货,这种破绽在于尾部突然变粗,且没有蜈蚣特有的节肢纹路。

最缺德的是染色货,有些商贩用硫磺熏白后再染成棕红,这种货色泡水就会掉色,老师傅教我的方法是用湿纸巾擦背板,真货只会留下淡淡水痕,假货立马"素颜"毕露。

存药经:养护有道保药性 收到真蜈蚣别急着泡酒,要先用高度白酒消消毒,记得选透明玻璃瓶,方便观察药材变化,真正好的蜈蚣泡半年也不会烂尾,要是出现浑浊或者脱节,趁早扔了吧。

储存时要远离薄荷脑之类的挥发药,否则蜈蚣会吸味变质,我见过有人把蜈蚣和人参放一起,结果参味全被盖住了,最好用棉纸包好放瓷罐,每隔半月拿出来晒晒太阳祛潮气。

写到这里想起师傅那句口头禅:"药材活,人才活",现在市面上的蜈蚣五花八门,但只要记住"头板清、背甲明、足数准、气味正"这四句真言,再狡猾的奸商也骗不过你的火眼金睛,下次去药店抓药,不妨用这些法子试试,保管老板看你的眼神都变了——毕竟懂行的客户,向来都是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