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茶友们念叨一种叫"中药细茶叶"的宝贝,说是既能解渴又能调理身体,作为喝了二十多年茶的老茶客,我一开始也犯嘀咕:这到底是茶还是药?直到亲自泡上一壶,才惊觉咱们老祖宗早就把养生密码藏在茶汤里了!
揭开"中药细茶叶"的真面目
第一次见到这种细如发丝的茶叶子,我还以为是哪里新出的工艺茶,后来才知道,这其实是用十几味中草药嫩芽炒制而成的养生茶,在福建闽北山区,有些做茶老师傅会把鱼腥草、桑叶、薄荷这些药食同源的植物嫩芽,按古法手工揉捻成细条状,这样做出来的茶既保留了药材的活性成分,又褪去了苦涩味,泡出来的汤色碧绿清透,闻着有股淡淡的草本香。
老茶客私藏的养生经
上个月去武夷山访茶时,当地八十多岁的制茶阿婆教我个窍门:早上起来抓一把中药细茶叶,用山泉水煮到微微沸腾,看着细长的茶条在锅里翻腾,慢慢渗出琥珀色的茶汤,这时候趁热喝下去,整个人从喉咙到胃都暖洋洋的,阿婆说这叫"晨起通经络",比喝那些苦兮兮的凉茶强多了。
我试着连喝了半个月,发现以前动不动就冒痘的毛病居然少了,后来查资料才明白,这里面的玄机在于配伍——鱼腥草清热解毒,桑叶润肺止咳,再加上薄荷疏风散热,三味药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,难怪老茶客们都拿它当"隐形养生茶"。
都市人的急救茶方
现在年轻人压力大,我办公室常备着中药细茶叶,上次同事小王熬夜做标书,嗓子哑得像砂纸,我给他泡了壶浓点的,看着细茶叶在玻璃杯里舒展成完整的叶片,袅袅升起的热气带着草木清香,小王连喝两杯,第二天惊喜地说喉咙痛全好了,其实这种应急用法在中医圈不是秘密,很多中医院都会给上火的病人开这种代茶饮。
不过要提醒的是,这种茶虽好也不能当水喝,有次我贪嘴泡了整壶当白开水灌,结果晚上失眠翻来覆去,后来请教老中医才知道,里面的决明子有提神作用,下午三点后就该停饮了。
四季皆宜的喝法讲究
春天喝最好加点菊花,看着细茶叶和菊花瓣在壶里共舞,喝着能赶跑春困;夏天冰镇后特别解暑,我试过加两片柠檬,酸甜可口像喝草本汽水;秋天最适合配陈皮,暖胃又润燥;冬天煮茶时丢几颗红枣,整个屋子都弥漫着药香,有次感冒鼻塞,我妈往茶里加了鲜姜丝,辣得我直冒汗,但喝完鼻子立马通气了。
现在我家冰箱常年备着密封好的中药细茶叶,每次抓一小把就能应付各种小毛病,不过要认准正经厂家的产品,有些不良商家会掺西药成分,我通常选那种能看见完整叶片、闻着自然清香的,喝着才放心。
这杯看似普通的细茶,其实承载着千年食养智慧,从《神农本草经》到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,老祖宗早就懂得用草木调理身心,在这个全民养生的时代,或许我们更需要的不是瓶瓶罐罐的保健品,而是这一杯能喝出文化底蕴的东方养生茶,下次泡茶时不妨试试,说不定你会像我一样,从此离不开这杯"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