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老有朋友问我,有没有那种"种下不用等三年"的中药材?毕竟咱普通人没那么多时间耗着,其实啊,中药材里有不少"急性子",当年春天种下,秋天就能收成,今天我就给大家盘点十种适合新手种植的"一年收"中药材,手把手教你如何当个"中药种植小能手"!
鱼腥草——南方人的"折耳根自由" 这货可是出了名的"急性子",3月撒把种子,5月就能挖着吃,记得去年我在阳台花盆里试种,浇点淘米水就疯长,叶子还能当凉拌菜,不过北方朋友要注意,它怕冷得很,霜降前必须连根挖出来,最有意思的是它的根茎,搓干净晒干后,药店能卖到三四十块一斤!
紫苏——厨房里的"万能配菜" 清明前后撒籽,端午就能摘叶包粽子,这玩意儿简直就是厨房宝藏,叶子能做梅子茶,籽能榨油,杆子还能编篮子,关键它不挑地,我家楼顶花盆里都长疯了,记住一定要掐嫩尖,老叶子发硬就没价值了,晒干后的紫苏叶批发价都能到8块一斤,比种青菜划算多了。
板蓝根——防疫时代的"网红药材" 别看现在满大街都是颗粒冲剂,真正会种的人可不多,4月育苗,7月就能收割大青叶,重点要教大家个窍门:采收时留3厘米茬口,追施尿素,9月又能割二茬,根部的板蓝根更是宝贝,霜降前挖出来,晒干后每斤能卖12-15元,不过要防蚜虫,记得用大蒜水喷施。
决明子——护眼达人的"致富草" 这玩意简直是懒人福音,春播秋收,完全不用搭架子,关键是它耐旱得很,我家那亩地半个月不浇水都没事,要注意的是,豆荚要等到全变黑再收,否则药效减半,去年我留了半亩地种这个,光种子就收了20多斤,药店收购价每斤18元,泡茶喝还能明目,真是居家致富两不误。
薏苡仁——湿气重者的"养生法宝" 谷雨前后播种,国庆节就能收珠子,这植物自带"空气净化器"功能,特别能吸重金属,种植时要选排水好的沙土地,株距保持30厘米,最有趣的是它的花,夏天开白花像小喷泉,关键是脱壳麻烦,建议直接卖带壳的,药厂会加工,亩产干品400斤左右,市场价每斤6-8元。
荆芥——厨房必备的"去腥神器" 清明育苗,夏至移栽,霜降前收割,这货长得快,但是怕积水,一定要起高垄种植,教大家个绝招:收完第一茬后,追肥两次,40天后又能割二茬,鲜荆芥在菜市场能卖到8块一斤,晒干的药材每斤15元左右,不过要防立枯病,苗期每周喷一次波尔多液。
薄荷——清凉一夏的"绿色银行" 惊蛰下种,芒种就能收割,这植物简直是"打不死的小强",掐段枝条插土里就活,但要赚大钱得种"胡椒薄荷",叶片含油量高,记得要勤收割,超过30厘米枝叶就老化了,我家用泡沫箱种的,半年收了三茬,晒干的薄荷叶每斤能卖20元,不过要防蜗牛,建议套种葱蒜。
牛蒡子——减肥人士的"肠道清道夫" 这丑萌的大块头其实是最好种的药材之一,3月撒籽,9月就能挖出纺锤形根,重点要教大家:收获时戴手套!黏液沾皮肤会痒,切片晒干时要注意翻面,不然会发霉,亩产干货300-400斤,药厂收购价每斤12元左右,炖汤时放几片,比人参还补。
小茴香——厨房里的"香料皇后" 春分播种,立秋收割,这货自带GPS导航功能,自己会找阳光,不过要拿捏好采收时机,泛黄时就要收割,晚了就炸荚,晒干后要筛除杂质,保留饱满籽粒,去年我试种了半亩,收了80斤,药店每斤给到18元,炒菜腌肉放几颗,香味能飘三条街。
萝卜(中药名莱菔子)——餐桌上的"百搭药材" 别小看家常萝卜,它的种子可是正经中药材,8月播种,10月收根,来年2月收籽,关键是要选"翘头青"这种药用品种,普通萝卜籽可入不了药典,种植时要间苗三次,保持株距20厘米,亩产干籽30-50公斤,价格每公斤60元左右,不过要防黑腐病,建议与十字花科轮作。
说到最后,虽然这些药材当年就能收,但要想赚大钱还得动脑筋,比如鱼腥草套种玉米,薄荷搭配养蜂,薏苡仁地里养鸭除草,最重要的是盯紧市场行情,去年决明子涨价就是因为减肥茶厂家大量收购,建议大家先试种半分地,摸清门道再扩大规模,中药材不是种得越多越赚钱,关键是要种出品质,卖出好价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