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走,带你去挖宝!"要是有朋友来亳州玩,我总爱带他们去郊外转转,看着田间地头大片大片的药材,总有人惊讶地问:"这些野草一样的植物,真能换金子?"别说,咱们亳州这方水土,可藏着连城里人都想不到的致富经呢!
白芍花开时,药香漫古城
您要是春天来亳州,二十万亩芍药花海能把人美晕,这种粉白相间的花儿可不简单,《本草纲目》里早有记载,人家可是有千年药用资历的"老前辈",药农老李告诉我,他们种芍药就像养闺女,松土除草要跪着干,肥料都是黄豆芝麻磨的浆,您知道吗?全国药店八成白芍都来自这里,那些切成硬币薄的饮片,泡在保温杯里能养肝阴。
牡丹根下藏双生财路
别以为亳州只有芍药,那紫斑牡丹才是隐藏的贵族,五月花期最热闹,游客追着拍照,药商守着挖根,牡丹皮分三层,最外层当柴烧,中间层入药,芯子里还能提炼精油,老药工教过我诀窍:刮牡丹皮得趁露水未干,铁铲斜着切入,这样才能完整揭下褐色外衣,现在城里人流行的牡丹养生茶,根子就在咱亳州的黄土地里。
菊花宴里品四时节气
霜降前后去十八里镇,空气里都飘着菊花香,亳菊不是普通观赏菊,花瓣厚实发亮,泡茶能清肝明目,药膳馆大厨教我认品种:杭菊朵大芯黄适合炖汤,贡菊蕊细如针泡茶最清冽,您要是秋天来,能看见姑娘们坐在竹匾前,指尖翻飞着给菊花杀青,晒场上铺开的花朵像撒了层金箔。
薄荷田里藏着清凉经济
路过十九里镇,风里都带着丝丝凉意,这片望不到边的薄荷田,可是亚洲最大的产地,药贩们最懂行,清晨露水未干时收割的薄荷,出油率能高出三成,您见过薄荷怎么加工吗?新鲜叶子倒进大铁锅,蒸汽熏得人睁不开眼,揉捻出墨绿的汁水,晒干后就是药店常见的薄荷梗。
桔梗地里长着"小人参"
春天去五马镇,总能遇见药农蹲在地头挖桔梗,这种两年生的药材最耗地力,却也是止咳化痰的良药,老药农教我辨认:正宗亳桔梗表皮泛黄,折断时能拽出黏稠的胶丝,现在年轻人搞创新,把桔梗切片腌成蜜饯,脆生生的甜里带着药香,竟成了网红零嘴。
板蓝根的前世今生
小时候总见田埂上开着小蓝花,哪知道这就是"大青叶",霜降前收割的根才叫板蓝根,切片晒干能囤三年不坏,药市上有条不成文的规矩:遇上流感季,板蓝根价格三天一变,现在科技也掺和进来,用发酵罐培育有效成分,不过老药工还是信不过化学提取的"速成"货。
丹参地里埋着红宝石
您见过丹参开花吗?紫色小喇叭缀满枝条,底下却藏着绛红色的根,药典记载要生长两年才能采挖,切片时渗出的丹参酮把手指都染红,老中医说这味药最懂女人心,配上红枣枸杞煮水,专治经期腹痛,现在化妆品厂也盯上它,提取物做成抗皱精华,小小丹参身价翻倍涨。
白芷飘香致富路
秋天去十八里镇,家家户户房顶上摊着白色药材,那是在晾白芷,这种伞形科植物娇气得很,沙壤土才能长得壮,药农摸出段根茎给我看,断面像玉簪似的透亮,这才是上等货,您知道吗?广东人煲汤必放白芷,去腥提鲜还散寒,咱们这儿的白芷能卖到香港药材行的VIP柜台。
半夏生长记:从毒物到良药
第一次见半夏苗是在魏岗镇,绿莹莹的小圆叶煞是可爱,可别被它的外表骗了,生半夏有毒,得用生姜汁反复泡制,老药工说处理半夏就像驯烈马,稍有不慎就伤人,不过制过的半夏却是止咳化痰的圣品,特别是那种十年陈的老半夏,药店都要装在琉璃罐里标高价。
百合花开层层宝
别以为只有兰州有百合,咱亳州的龙山百合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,您见过百合地吗?层层梯田像鳞片一样展开,白色花苞沾着晨露,药农教我认特征:鳞叶肥厚的是食用百合,带苦味的药用百合要选叶片狭长的,现在超市里的百合干大多写着"兰州产",其实不少原料都是咱们亳州供应的。
走在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,听着此起彼伏的药材名,看着全国各地药商穿梭的身影,突然明白这里为什么被称为"中华药都",两千年的种植历史,把《神农本草经》里的记载变成了田间地头的生计,那些看似普通的草木,经过亳州人的巧手炮制,就成了治病救人的灵药,也变成了发家致富的"金疙瘩",下次您要是来亳州,记得带上布鞋和草帽,咱们一起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