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秘中药材种植背后的合作社力量,年入千万的致富密码

一归堂 2025-05-07 科普健康 1606 0
A⁺AA⁻

"张大姐,你们合作社的艾草又被中药厂抢订了!"村支书举着手机冲进办公室时,我正蹲在地里掐艾草芽尖,视频那头,河南某药企采购总监急得直跺脚:"价格再涨10%行不?我们等着出口韩国做艾灸贴呢!"

这场景在五年前想都不敢想,2018年春天,我们村36户村民凑了87万,在村委会二楼挂了块"青山艾草专业合作社"的牌子,当时谁都没想到,这片祖祖辈辈种玉米的红土地,如今靠着一株艾草,能让整条沟里响起收割机的轰鸣。

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

合作社刚成立时,老把式们差点掀了桌子,王铁柱家祖传的艾草炮制手艺,李婶子掌握的端午挂艾习俗,赵木匠琢磨出的艾草烘干机,这些压箱底的本事谁都不肯外传,直到那年霜冻,单家独户的艾草烂在地里,大家才摸着撞肿的额头坐下商量:"要不试试'三统一分'?"

现在回想起来,当时的争论倒是碰撞出不少火花,统一购进有机肥省了运费,统一技术培训请来农科院专家,统一品牌包装吃上电商红利,分开种植管理保留各家绝活,去年光艾绒加工车间就用了42个留守妇女,人均月工资4500元。

藏在泥土里的科技经

别以为种中药就是撒种子浇水,合作社请的农科院小陈站长,整天拿着土壤检测仪在地里转悠。"你们看这pH值6.8的黄棕壤,种艾草正好,但种黄芩就得调酸。"他边说边记下每块地的"体检报告"。

最绝的是轮作套种,艾草收割后种紫苏,紫苏收完栽金银花,地里常年绿汪汪,去年试种的5亩板蓝根,因为用了艾草沤制的有机肥,根部有效成分比市场货高出18%,药厂抢购价直接翻番。

直播间里的草药香

"家人们看好了!这是上午现采的紫苏叶,揉碎了敷蚊虫叮咬特别灵......"合作社培养的"山杏主播"小芳,现在抖音粉丝都突破20万了,她背后站着整个技术团队:有人负责讲解中药功效,有人演示炮制过程,还有穿汉服的姑娘现场调配养生茶。

线上热闹,线下更忙,每周三辆冷链车准时发往同仁堂、片仔癀,韩国客户定制定包的艾绒枕,要经过金属探测仪和辐照消毒两道关卡,去年光出口订单就占了总营收的35%,外汇结算时银行柜员都竖大拇指。

政策春风拂过山沟沟

要说这几年最大的变化,还得数政府扶持,农业局的技术员驻村指导,每亩地补300元有机肥钱;税务局给算了笔账,合作社享受的增值税减免,相当于每年多发两部收割机;最实在的是低息贷款,建那座现代化烘干房时,农商行的客户经理带着合同上门服务。

现在合作社有了新目标:建中药文化体验园,游客能认领药田,体验古法炮制,还能定制专属药香囊,上周刚跟文旅局签了协议,准备把废弃小学改造成研学基地。

看着晾晒场成片的艾草在风中摇曳,闻着空气中若有若无的草药香,突然想起十年前村里老人常念叨的话:"祖宗留下的宝贝,得攥在手心里发热才行。"如今这发热的掌心,不仅暖了乡亲们的口袋,更焐热了千年药草的新生机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